散曲是在宋、金時代的“俗謠俚曲”的基礎上,以及其他說唱藝術的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新與的一種歌詩和樂曲。這一從民間來的新的文學樣式,經過了長期的醞釀和發(fā)展,到元代進入了她的全盛時期。作為我國古典詩歌中浪行久遠,而又保持著自己特色的“元曲”(散曲和雜劇),取得了與“唐詩”、“宋詞”鼎足而三的地位。在中國文學史上給散曲以一席之地,只不過六七十年間的事情。曲在中國各種古典詩歌體裁之中,產生最晚,地位也最低,無論散曲還是戲曲,歷來為封建街道者所歧視,長期被當作小道末技而“薄之”!散曲在元代經歷了她的興旺時期以后,到了明代,作家和作品的數量都遠遠地超過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