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xué)技術(shù)醫(yī)學(xué)中國醫(yī)學(xué)傷寒金匱溫病名著集成

傷寒金匱溫病名著集成

傷寒金匱溫病名著集成

定 價:¥110.00

作 者: 于伯海主編
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
叢編項: 歷代中醫(yī)名著文庫
標 簽: 傷寒雜病論 溫病

ISBN: 9787508007847 出版時間: 1997-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109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暫缺《傷寒金匱溫病名著集成》簡介

作者簡介

暫缺《傷寒金匱溫病名著集成》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總目錄
   傷寒類
   注解傷寒論
   傷寒明理論
   此事難知
   陰證略例
   尚論篇
   傷寒來蘇集
   傷寒貫珠集
   金匱類
   金匱要略心典
   金匱玉函經(jīng)二注
   溫病類
   溫疫論
   傷寒溫疫條辨
   溫病條辨
   溫?zé)峤?jīng)緯
   濕熱條辨
   時病論
   附未收傷寒金匱溫病名著提要
    目 錄
   首卷
    南政三陰六圖
    北政三陰六圖
    南政陰陽交四圖
    北政陰陽交四圖
    南北政寸尺脈反死四圖
    三陽上下加臨補瀉病證三圖
    三陰上下加臨補瀉病證三圖
    五運六氣主病加臨轉(zhuǎn)移之圖
    運氣圖解
    釋運氣加臨民病吉兇圖
    汗差棺墓總括歌
    運氣加臨五圖
   卷第一無方
    辨脈法第一
    平脈法第二
   卷第二方六道
    傷寒例第三
    辨痓濕暍脈證第四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上第五
    桂枝湯桂枝二越婢-湯甘草干姜湯芍藥甘草
    湯調(diào)胃承氣湯四逆湯
   卷第三方二十七道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第六
    葛根湯葛根黃芩黃連湯麻黃湯大青龍湯小青
    龍湯干姜附子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桂枝甘
    草湯獲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
    參湯獲苓桂枝白術(shù)甘草湯芍藥甘草附子湯獲
    苓四逆湯五苓散獲苓甘草湯梔子豉湯梔子厚
    樸湯梔子干姜湯小柴胡湯小建中湯大柴胡湯
    桃核承氣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救逆湯桂枝甘
    草龍骨牡蠣湯抵當(dāng)湯抵當(dāng)丸
   卷第四方一十九道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第七
    大陷胸丸大陷胸湯小陷胸湯文蛤散白散柴
    胡桂枝干姜湯半夏瀉心湯十棗湯大黃黃連瀉
    心湯赤石脂禹余糧湯旋覆代赭石湯桂枝人參
    湯瓜蒂散黃芩湯黃連湯桂枝附子湯甘草附
    子湯白虎湯炙甘草湯
   卷第五方十道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第八
    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豬苓湯蜜煎導(dǎo)方豬膽汁方
    茵陳蒿湯吳茱萸湯麻仁丸梔子檗皮湯麻黃連
    軺赤小豆湯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第九
   卷第六方二十道
    辨太陰病脈證并治第十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第十一
    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黃連阿膠湯
    附子湯桃花湯豬膚湯甘草湯桔梗湯苦酒湯
    半夏散及湯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真武湯通
    脈四逆湯四逆散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烏梅丸當(dāng)歸四逆湯麻黃升麻湯干姜黃連黃今
    人參湯白頭翁湯
   卷第七方五道
    辨霍亂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理中丸理中湯附
    辨陰陽易差后勞復(fù)病脈證并治第十四
    燒裩散枳實梔子豉湯牡蠣澤瀉散竹葉石膏湯
    辨不可發(fā)汗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辨可發(fā)汗病脈證并治第十六
   卷第八無方
    辨發(fā)汗后病脈證并治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卷第九無方
    辨不可下病脈證并治第二十
    辨可下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一
    卷第十無方
    辨發(fā)汗吐下后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此下二十五方,雖于隨證下有之,緣多以加減
    為文,似未詳備,故復(fù)載方在末卷
    桂枝加葛根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桂枝加附子湯
    術(shù)附湯方附桂枝去芍藥湯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白虎加人參湯
    桂枝去桂加獲苓白術(shù)湯已上九方證在第二卷葛
    根加半夏湯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梔子甘
    草豉湯梔子生姜豉湯柴胡加芒硝湯桂枝加桂
    湯已上六方證在第三卷柴胡桂枝湯附子瀉心湯
    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黃芩加半夏生姜湯桂枝
    加大黃湯桂枝加芍藥湯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已上三方證在第六卷四逆加人參湯四逆加豬膽
    汁湯已上二方證在第七卷
    已上十卷內(nèi)計方一百一十二道
    此經(jīng)方劑,并按古法,錙銖分兩,與今不同。謂
    如父咀者,即今之剉如麻豆大是也;云一升者
    即今之大白盞也;云銖者六銖為一分即二錢半
    也,二十四銖為一兩也;云三兩者,即今之一兩;
    云二兩即今之六錢半也。料例大者,只合三分之
    一足矣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