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沒有生存下來的諸君,要敘述此事他們已無能為力。但愿他們原諒我,沒有看到一切,沒有想起一切,沒有猜到一切。” 197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的史詩般巨著《古拉格群島》就是以這樣沉痛的題辭開篇。1973年,索爾仁尼琴決定將這本書秘密送往西方發(fā)表,這成了蘇聯政治史研究的一個重要事件。可以說,蘇聯當局決定剝奪索爾仁尼琴的國籍,并將其強行驅逐到歐洲,與這本書的出版關系極大。這部長達140 萬字的巨著,堪稱蘇聯列寧和斯大林時期法制歷史最精煉的描摹。所謂“古拉格”,即“勞動改造營管理總局”,原是蘇聯勞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將其比喻為“群島”,意在指出這種制度已經滲透到蘇聯政治生活的每個領域,變成了蘇聯的“第二領土”。全書分監(jiān)獄工業(yè)、永恒的運動、勞動消滅營、靈魂與鐵絲網、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既以“群島居民”的經歷為線索,又穿插了蘇聯勞改制度發(fā)展史中的大量資料,結構宏大,卷帙浩繁,充分顯示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駕馭材料的能力。書中有激昂的控訴,憤怒的譴責,也有尖銳的嘲諷,深切的訴說,是深刻理解蘇聯政治體制重要的參考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