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意義上的“蘇格蘭詩歌”是在20世紀才形成的。在過去的八九十年中,蘇格蘭詩歌從弱小走向強大,從單一走向多元,表現(xiàn)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創(chuàng)造熱情。在這八九十年中,蘇格蘭造就了一大批詩人,他們涉及了廣泛的題材,抒發(fā)了各種不同的情感。這些包括對愛情的追求,對美的向往,大自然和人的關系,死亡與永恒,混亂與秩序,孤獨與困境,靈魂的頓悟與想像力的提升等等。這些詩作往往優(yōu)美新穎,在語言的應用方面不但挖掘了“蘇格蘭語”和“蓋爾語”的潛力,同時也對英語的表現(xiàn)力給予了極大的擴展和延伸。1996年,美國評論家瓊•柯瑞勒斯(Jon Corelis)在一篇題為《目前英國詩歌的概貌》的文章中認為,當前英國最優(yōu)秀、最有趣的詩歌出自蘇格蘭,或至少與蘇格蘭有關。綜觀20世紀蘇格蘭詩歌,人們會發(fā)現(xiàn)它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詩人們都非常關注蘇格蘭本身,描寫它粗獷豪放的地域;描寫它堅硬的頑巖,茂盛的石楠、薊草和蕨草;描寫它的島嶼、湖泊、叢林和那里居住的人們。他們這樣做并不是想突出蘇格蘭的地方特色,而是抒發(fā)一種民族自豪感,一種渴望把這個地方視為一個單一的民族實體的愿望。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蘇格蘭開始有了一種“本位詩歌”,一種不需要附屬于其他文化傳統(tǒng)的、自身獨立的詩歌。蘇格蘭詩歌開始有了自己的定位,自己的定義。蘇格蘭詩人開始立足蘇格蘭本土,思考他們與外界,特別是與英國詩歌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