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律思想史》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這門課程以時間為“經”,以人物為“緯”,闡述了中國自夏、商、周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縱橫數千年的歷史。從社會形態(tài)上看,依次經歷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三種歷史形態(tài)?!吨袊伤枷胧贰愤@門課程的復雜性由此可見一斑。本教材把中國歷史上的法律思想分為五編,依次是奴隸社會夏、商、西周時期的法律思想;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法律思想、封建社會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思想、封建社會至鴉片戰(zhàn)爭(前)時期的法律思想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至辛亥革命時期的法律思想。這種劃分其實是能夠便于考生復習。因為每一編都有自己的特色,學習時可以分門別類的區(qū)別把握。第一編主要是神權法思想和宗法思想。這一編在本書中不屬重點。第二編比較重要,特別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在中國法律思想史這門課程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第三編自秦至唐,法律思想的軌跡是由秦的法治到漢初的黃老無為,再到漢朝中后期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相對而言,本章也不算太重要。第四編闡述宋至鴉片戰(zhàn)爭前時期的法律思想,這一編屬本門課程的重點。最后一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法律思想。本編相對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