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學風與學術(代序)
(一)文章節(jié)義之鄉(xiāng)
(二)禪宗的腹地
(三)心學(理學)的心臟地帶
(四)經濟與治術
(五)詩人與詞客
(六)贅言
一 陶淵明之生死哲學
(一)人生觀:任真自得,恬淡高潔
(二)死亡觀:樂天委分,識運知命
(三)對陶淵明生死觀的理論沉思
二 洞山良價的生命論
(一)人生大事——認識生命
(二)生命境界——編正五位
(三)生死無礙,來去自由
三 馬祖禪觀及其對洪州禪系的影響
(一)創(chuàng)立洪州禪系
(二)作為生活禪的禪道自然觀:平常心是道
(三)任運自在、隨緣適性的禪道理念
(四)隨機而發(fā)——馬祖與洪州禪系的自然禪風
(五)觸事而真、立處即真的本真價值
四 李覯的禮論及其現實意義
(一)禮備體用,合內外
(二)禮順人情
(三)學禮成性
(四)李覯禮論的現實意義及對王安石的影響
五 王安石的儒學思想
(一)儒學傳承譜系之檢討
(二)天人關系論
(三)性命學說
(四)圣王之道與儒者修身
(五)結語
六 陸九淵的人生精神及其現代價值
(一)人生價值:“天爵”與“人爵”
(二)人生理想:“堂堂做個人”
(三)人生境界:“大人”
(四)象山先生人生精神之現代沉思
七 陸九淵的儒學思想
(一)宇宙與吾心
(二)本心與心即理
(三)簡易與涵養(yǎng)
(四)心學與實學
(五)結語
八 梭山先生之行與思
(一)“學問淵粹”
(二)朱陸之辯
(三)修身與齊家
九 文天祥精神世界結構層次的哲學闡釋
十 吳澄文集版本源流考
十一 羅欽順及其《困知記》
十二 江右王門何、黃二先生學行述略
十三 陳明水論
十四 王時槐哲學本體論辨證
十五 羅近溪的造詣
十六 顏鈞的平實之學
十七 湯顯祖的人生哲學
十八 宋應星哲學研究綱要
十九 歐陽竟無思想研究
附錄一 周敦頤在江西若干史跡考
附錄二 羅汝芳生平與家世述略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