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財政、金融財政稅收國際收支結構研究:理論模式、國際比較及對中國現(xiàn)實的分析

國際收支結構研究:理論模式、國際比較及對中國現(xiàn)實的分析

國際收支結構研究:理論模式、國際比較及對中國現(xiàn)實的分析

定 價:¥18.00

作 者: 楊柳勇著
出版社: 中國金融出版社
叢編項: 金融博士論叢 第五輯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4930354 出版時間: 2003-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22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系“金融博士論叢”(第五輯)之一,本書從國際收支研究的新角度:國際收支結構入手,對一國國際收支結構的形成、其持續(xù)性、有效性等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國際比較研究,從而回答了國際收支逆差和順差長期持續(xù)的原因。在此基礎上,著重對中國國際收支結構狀況、特點、成因及后果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下階段改善我國國際收支結構的政策建議和措施。

作者簡介

  楊柳勇,男,1964年生,浙江桐鄉(xiāng)人。浙江大學管理學博士?,F(xiàn)為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今后幾年我國利用外資的規(guī)模和政策”等項目,出版《中國市場化進程中的利用外資研究》等著作,在《世界經濟》等雜志發(fā)表學術論文數(shù)十篇。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金融”和“農業(yè)經濟”。

圖書目錄


摘要
0引言
1國際收支結構的理論闡述
1.1國際收支的基本分析
1.1.1國際收支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
1.1.2國際收支統(tǒng)計的最新框架
1.1.3國際收支不同賬戶之間可能的平衡關系
1.1.4國際收支賬戶與國民賬戶的聯(lián)系
1.2國際收支結構的層次性
1.2.1國際收支流量結構
1.2.2國際收支差額(平衡)結構
1.2.3小結
1.3國內已有的研究概況
1.4國外關于國際收支發(fā)展階段的研究
1.4.1薩繆爾森《經濟學》中的四階段論
1.4.2世界銀行的一個實證研究
1.4.3鄧寧“直接投資發(fā)展階段”論
1.5國際收支結構理論模式的簡單分析
2國際收支結構的現(xiàn)實模式
2.1各國國際收支結構總體狀況
2.2國際收支結構的國別比較
2.2.1流量結構的比較
2.2.2差額平衡結構的比較
3中國國際收支結構的分析
3.11982—2000年中國國際收支結構的簡要分析
3.1.1國際收支總體流量及其結構
3.1.2國際收支次級賬戶的流量及其結構
3.1.3國際收支差額平衡結構
3.2中國國際收支結構的模型分析
3.2.1出口模型
3.2.2進口模型
3.2.3貿易收支差額模型
3.2.4投資收益借方模型
3.2.5經常賬戶差額模型
3.2.6外商直接投資模型
3.2.7證券投資差額模型
3.2.8其他投資差額模型
3.2.9外匯儲備模型
3.2.10國際收支結構模型分析小結
3.3中國國際收支結構的階段性及其特征
3.3.1中國國際收支結構的階段性
3.3.220世紀90年代中國國際收支結構的特征
3.3.31992年以來中國國際收支差額平衡結構持續(xù)性的表現(xiàn)
3.4小結:中國的國際收支結構為何能出現(xiàn)超前的結構形式
4中國國際收支結構演變趨勢預測與分析
4.1中國國際收支主要賬戶流量及其平衡關系的持續(xù)性分析
4.1.1貨物收支順差與服務收支逆差的平衡關系
4.1.2外商直接投資流入與投資收益流出(逆差)平衡關系的持續(xù)性
4.1.3投資收益差額的可持續(xù)性
4.1.4“雙順差”結構的持續(xù)性及有效性問題
4.1.5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賬戶的可能變化
4.2中國國際收支主要賬戶流量及差額的模型預測
4.2.1貿易差額回歸模型預測
4.2.2收益賬戶借方額預測
4.2.3經常賬戶差額的預測
4.2.4外商直接投資流入預測
4.3中國國際收支結構演變趨勢總結
5中國國際收支結構政策
5.1國際收支結構政策的提出
5.1.1國際收支結構政策與其他經濟政策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5.1.2超前或延遲國際收支結構的政策
5.2國際收支結構政策與國際收支調節(jié)政策的關系
5.2.1國際收支調節(jié)政策
5.2.2國際收支結構政策與國際收支調節(jié)政策的關系
5.3對下一階段中國國際收支結構政策的建議
5.3.1中國國際收支結構政策的主要目標
5.3.2中國國際收支結構政策的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
后記
圖錄
圖0-1國際收支研究的兩條線索
圖1-1一種標準的國際收支結構模式(薩繆爾森四階段模式)
圖1-2一種標準的國際收支次級結構模式(鄧寧四階段模式)
圖2-1樣本國家經常賬戶流量占國際收支總流量比例的變化(1970—1999年)
圖2-2樣本國家經濟發(fā)展程度與經常賬戶差額的關系
圖3-1中國國際收支經常賬戶與金融賬戶貸方流量占總流量的比重(1982—2000年)
圖3-2中國國際收支經常賬戶.貨物和服務賬戶.金融賬戶貸方流量(1982—2000年)
圖3-3中國國際收支經常賬戶.金融賬戶及總的借方流量(1982—2000年)
圖3-4中國儲備資產的來源(1982—2000年)
圖3-5中國國際收支結構的周期性和“雙順差”結構的形成(1982—2000年)
圖3-6中國國際收支總差額的持續(xù)性及其來源(1982—2000年)
圖3-7中國國際收支經常賬戶.貨物和服務賬戶差額的持續(xù)性(1992—2000年)
圖3-8中國國際收支金融賬戶差額與收益賬戶差額的關系(1992—2000年)
圖3-9中國國際收支直接投資差額.凈誤差與遺漏及儲備資產變動的關系(1992—2000年)
圖4-1中國外商直接投資流入與投資收益逆差的關系(1982—2000年)
圖4-2中國利用外資形式的變化(1984—2000年)
圖4-3外資收益率和中國國外資產收益率的變動趨勢
圖4-4中國國際收支收益賬戶貸方和借方的變動趨勢
圖4-5中國經常賬戶及包括誤差與遺漏的資本和金融賬戶差額的變動趨勢
表錄
表1-1國際收支平衡表主要賬戶組成
表1-2主要的國際收支流量結構舉例
表1-3國際收支一級賬戶的差額平衡結構特性
表2-1不同類型經濟經常賬戶差額占GDP的比重
表2-2全球經常賬戶差額(1992—1999年)
表2-3按收入分組的不同類型國家國際收支交易及差額狀況
表2-4樣本國家經常賬戶流量占國際收支總流量的比例
表2-5樣本國家貨物和服務出口占GDP的比率
表2-6樣本國家貨物和服務進口占GDP的比率
表2-7樣本國家的FDI流量及相對規(guī)模
表2-8樣本國家的FDI存量及相對規(guī)模
表2-9樣本國家經常賬戶差額占GDP的比率
表2-10西方七國1970年以來的國際收支概覽
表2-11發(fā)達經濟的國際收支經常賬戶差額表2-12發(fā)達經濟的金融賬戶差額(1995—1997年三年平均數(shù))
表2-13西方七國的國際收支結構模式與經濟增長率之間的關系
表2-14西方七國國內儲蓄率和投資率的差異
表2-15新興工業(yè)化樣本國家的人均GNP與GNP增長率
表2-16新興工業(yè)化樣本國家1970年以來的國際收支概覽
表2-17新加坡與韓國的FDI相對規(guī)模比較
表2-18韓國的外債規(guī)模及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的比較
表2-191982—1983年外債危機時拉美三國的債務情況
表2-20拉美三國與東南亞三國利用外資結構的比較
表2-21金融危機前一年危機國家經常賬戶赤字與外債狀況
表2-22東南亞三國和拉美三國投資率與國內儲蓄率的差異
表3-1中國國際收支經常賬戶與金融賬戶流量構成(1982—2000年)
表3-2中國GDP增長率.凈出口對GDP的貢獻與出口之間的關系
表3-3中國利用外資概況(1979—2000年實際利用額)
表3-4中國國際收支金融賬戶貸方額和收益賬戶借方額(1982—2000年)
表3-5中國的國際證券投資流動(1990—2000年)
表3-6中國國際收支一級賬戶差額及總差額的變化(1982—2000年)
表3-7中國國際收支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差額的來源
表3-8出口模型原始數(shù)據(jù)表
表3-95個自變量的出口模型模擬結果
表3-103個自變量(檢驗顯著)的出口模型模擬結果
表3-11進口模型原始數(shù)據(jù)表
表3-125個自變量的進口模型模擬結果
表3-133個自變量(檢驗顯著)進口模型的模擬結果
表3-14貿易差額模型的原始數(shù)據(jù)
表3-156個自變量的貿易差額模型
表3-164個自變量(檢驗顯著)的貿易差額模型模擬結果
表3-17投資收益借方模型原始數(shù)據(jù)
表3-184個自變量的投資收益借方額模型模擬結果
表3-193個自變量(檢驗顯著)的投資收益借方額模型模擬結果
表3-20經常賬戶的預期效應
表3-218個樣本國家的經常賬戶模型模擬結果
表3-22中國經常賬戶差額回歸模型之一的原始數(shù)據(jù)
表3-23中國經常賬戶差額回歸模型之一的模擬結果
表3-24中國經常賬戶差額回歸模型之二的原始數(shù)據(jù)
表3-25中國經常賬戶差額回歸模型之二的模擬結果
表3-26東道國利用FDI的決定因素
表3-27FDI貸方流量模型原始數(shù)據(jù)
表3-285個自變量的FDI貸方流量模型模擬結果
表3-294個自變量(檢驗顯著)的FDI貸方流量模型模擬結果
表3-30FDI模型原始數(shù)據(jù)
表3-31證券投資差額模型的原始數(shù)據(jù)
表3-325個自變量的證券投資差額模型模擬結果
表3-333個自變量(檢驗顯著)的證券投資差額模型模擬結果
表3-34其他投資賬戶差額模型原始數(shù)據(jù)
表3-35外匯儲備模型原始數(shù)據(jù)
表3-36國際收支結構分析回歸模型一覽表
表3-37中國國際收支流量和差額平衡結構的階段性
表3-38兩個階段的中國國際收支差額的比較
表3-391992—2000年中國國際收支金融賬戶流量的兩階段比較
表3-40中國總投資率與國內儲蓄率的差異及國內投資效率(1992—2000年)
表3-41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誤差與遺漏”項的規(guī)模(1992—2000年)
表3-42中國與日本.德國.新加坡的國際收支結構比較
表4-1世界貨物進出口值及亞太地區(qū)和中國占世界的份額
表4-21999年中國商業(yè)服務貿易地位
表4-3外商直接投資在三大產業(yè)中的構成
表4-4外商投資企業(yè)的出口貢獻(1986—1999年)
表4-5外商投資企業(yè)的進出口差額(1986—1999年)
表4-6中國國外資產收益率估計(1992—2000年)
表4-7外資收益率估計(1992—1999年)
表4-8中國國際收支投資收益賬戶的變化(1997—2000年)
表4-9金融危機嚴重的亞洲國家經常賬戶差額占GDP的比率
表4-10穩(wěn)定狀態(tài)下可持續(xù)經常賬戶赤字情況
表4-118個變量的投資模型原始數(shù)據(jù)
表4-12投資模型的模擬結果及其檢驗
表4-131990—1998年投入發(fā)展中國家的長期凈融資金額
表4-14中國利用國際融資的結構(1990—2000年)
表4-15中國國際收支其他投資賬戶的變化(1997—2000年)
表5-1國際收支結構政策與國際收支調節(jié)政策的比較
附表11982—2001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主要賬戶差額及貸方.借方額)
附表21982—2000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
附表31993—2000年中國國際收支服務賬戶的組成(按IMF標準分類)
附表41993—2000年中國國際收支收益賬戶的組成(按IMF標準分類)
附表51993—2000年中國國際收支金融賬戶的組成(按IMF標準分類)
附表62000年樣本國家國際收支簡單分析表(西方七國)
附表72000年樣本國家國際收支簡單分析表(亞洲六國)
附表82000年樣本國家國際收支簡單分析表(拉美三國)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