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歷1918年12月23日,生于江蘇省鎮(zhèn)江市市區(qū)。1930年夏,畢業(yè)于鎮(zhèn)江私立潤商學校(小學)。1933年夏,畢業(yè)于江蘇省立鎮(zhèn)江師范學校初中部。1936年夏,畢業(yè)于江蘇省立揚州中學高中部。1936年至1937年,在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機械工程學院讀書。1938年3月至1940年8月,在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系讀書,得工學學士學位(院址當時是在湖南湘潭、湘鄉(xiāng)楊家灘及貴州福泉)。1940年9月至1942年3月,在華北水利委員會任練習工程員及助理工程師,會址重慶南岸放牛坪。1942年5月至1945年5月,在寶天鐵路工程局任工務員,局址甘肅天水。1945年6月至1946年7月,通過美國對華《租借法案》的安排,在美國伊利鐵路公司(公司設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實習,并曾在林肯電氣公司(也在克利夫蘭市)學習焊接工程。1946年9月至1948年12月,在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路政司工務科,任技士。1949年3月至1951年夏,在國立唐山工學院、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任副教授(注:1949年3月至6月,工學院處在暫遷上海狀態(tài),6月乃返回唐山)。1951年8月至1971年,在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任教授。1972年至今,在西南交通大學(1989年之前,在峨眉;其后,在成都)任教授。1993年,退休。行政職務、學會及咨詢工作:1956至1971年,唐山鐵道學院橋梁教研室主任。1972至1986年,西南交通大學橋梁教研室主任。1978至1982年,西南交通大學鐵道工程系副主任。1981至1985年,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土木工程卷編委會委員,橋梁分支主編。1983至1988年,任中國鐵路橋梁史編委會委員。1985至1988年,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社務委員會主任,名譽社長。1986年,鐵道部鐵路橋梁工程科技情報中心,聘為顧問。1978至1993年,中國鐵道學會第一至第三屆鐵道工程學會(1988年之前為委員會)委員。1978至1995年,鐵道工程學會橋梁工程委員會(1988年之前為學組)第一至第三屆副主任委員(1988年之前為副組長)。1979至1995年,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一屆(1985年之前)為副理事長,第二屆(1990年之前)為理事,第三屆(1995年之前)為名譽理事。1984至1989年,中國鋼結構協會第一屆理事。1985年至今,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wěn)定與疲勞協會第一屆副理事長,第三屆(1996年起)聘為榮譽理事,并被接納為協會會員(1997年4月)。1985年6月,廣東省交通廳聘為洛溪大橋建設技術顧問組長(該橋于1988年建成)。1990年和1994年,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兩次聘為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每次聘期3年)。1991年,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聘為廣東汕頭海灣大橋技術顧問組副組長(該橋于1995年建成)。1992年,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聘為廣東虎門大橋技術顧問組顧問(該橋于1997年建成)。1992年,江蘇省人民政府聘為江陰長江公路大橋顧問(該橋將于1999年建成)。1997年,廣東省交通廳、珠海市人民政府、廣東省伶仃洋大橋建設指揮部聘為廣東伶仃洋大橋工程顧問委員會顧問。黨派關系,社會工作:1956年起,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在唐山鐵道學院支部入盟,1983年后轉至四川);1983年至1992年,盟西南交大支部主委;1984至1993年,盟四川省委第五及第六屆委員;1988至1993年,盟四川省第六屆委員會常委;1993年至今,盟四川省第七、第八屆委員會顧問。1981年起,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1977至1993年,政協四川省委第四至第六屆委員;1983至1993年,政協四川省委第五和第六屆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