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其他歷史時期,明末清初的詩論地位并不為高,沒有產生太多的文學批評巨著和文學批評大家。如果說貫穿于明代二百余年的復古與性靈之爭為一座山峰,清代的詩社就恰如這兩座高峰中間的低谷。但若就明清兩代文學批評的發(fā)展而言,明末清初這一低谷既是對明代詩說的反思和總芻,也是對清代詩說開創(chuàng)新局的奠基。本書所撰論的范圍,從朝代而言,為明末清初;從紀年而言為,為17世紀初年到17世紀末期,跨越近一百年的時間。如何在年百年的時間里,選擇有代表性的詩論家作為本書研究的對象,是一個令人困惑的事情。作者將思路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關注詩論家本人的生平與學術傾向。二是關注詩論家的師承與交游。三是關注史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