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文匯60年作品選》的編選時間跨度整整60年。這在人生,是一個甲子,不可謂不長了,它顯示生命之旅已漸入蒼茫的黃昏。而于報紙則不然。此時正在羽翼豐滿,風華正茂的時期,前景絢麗,不可限量。文匯報在這樣的發(fā)展階段選編一本新老同仁的作品集,是一件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事情。這些文章雖然只是文匯報60年作品中滄海一粟,但從中多少可以看出文匯報前進中的一行行足跡和時代發(fā)展的一幅幅剪影?;仨鴼v史,風雨陰晴,榮衰浮沉,既令人感嘆,更令人振奮。往日崎嶇還記否?誕生于國難深重、民族危亡時期的文匯報,創(chuàng)刊伊始就經歷磨難。此后,面對刀光劍影,艱難險阻,而愛國之心,進步之志始終不渝。縱觀文匯報的歷史,她的命運始終與中華民族的興衰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她經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等各個歷史時期,她的發(fā)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人民爭取獨立與解放、尋求發(fā)展與振興的艱辛歷程。她目睹了各個時期的風云變幻,記錄了各個時期眾多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從卷帙浩繁的時代記錄中,選入本集中的320多人次撰寫的300篇作品,從一個側面生動地反映了文匯報與時代共休戚、同浮沉的發(fā)展軌跡。昨天的新聞作品,即為今天的歷史篇章。《吃人的魔窟》、《下關事件目擊記》、《人民被打》、《李公樸被刺殞命后昆明學生痛哭失聲》、《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力車夫對美軍的控訴》、《元旦書紅——一切希望在停戰(zhàn)》、《勸工大樓兇焰沖天倡用國貨竟遭毒打》、《復旦門前被毆記》等新聞報道,就是昔日文匯報同仁,以紙筆為刀槍,以徒手御強暴的真實記錄。而透過《長江大橋昨日慶通車》、《人民教師吳佩芳》、《傷痕》、《于無聲處聽驚雷》、《“焊神”的奉獻》、《小平,您好!》、《首次發(fā)現(xiàn)恐龍胚胎》、《登上南浦橋放眼上海城》等新聞作品,我們仿佛聽到廣大群眾的呼喚聲、時代前進的號角聲、社會進步的腳步聲……時代的節(jié)拍與新聞記者的心聲相一致,人民的呼聲與新聞記者的責任相呼應。不同時期的新聞記者,通過不同的體裁和新聞樣式,撰寫著同一個主題:我們時代的進行曲。風雨60年,彈指一揮間。今天,我們正處在世紀的交匯點上。在新的歷史階段和社會條件下,我們理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發(fā)揚好傳統(tǒng),求得新發(fā)展。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創(chuàng)新、積淀、總結,文匯報在發(fā)展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的風格和特色,這些風格和特色在這本集子中得到了一定的反映和體現(xiàn),很值得我們珍惜、 研討。如今,集子中的這些作品已經成為明日黃花,但它無疑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并展現(xiàn)著文匯報人的奕奕風采。同時它也啟示我們,作為一名記者,只有堅持學習,深入實際,不畏艱難,勇于創(chuàng)新,苦練“筆”功,才能寫出無愧于時代、不辜負讀者期望的佳作,才能使文匯報的質量得到切實的提高。千里之行,始于“筆”下,讓我們以寫好每一篇稿件為端點,滿懷豪情壯志走向新的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