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地域條件、生產方式和文化傳統(tǒng)很容易讓葡人感到適應。幽靜的澳門南灣也像里斯本的海邊,充滿了濱海夕照的情調。以航海、捕魚為主的葡萄牙人和面向南中國海的澳門居民有相似的生活經歷和宗教觀念:航海飄泊者對媽祖和圣母有非常相似的寄托;舞醉龍和出圣像的活動相互呼應;橋頭街角大大小小的土地廟、哪咤廟和譚公祠以及以天主教堂為中心的教區(qū)擴展,猶如大小神靈都在分擔保佑華洋居民的職責。葡萄牙人把他們的文化、建筑和生活習慣都帶到了澳門,為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子女建立起新的家園。如果說香港是工業(yè)革命后的英國為進入中國所建立的基地,那么更多的葡萄牙人就把澳門作為開拓自己未來的踏腳石。他們都得到了在自己本土上得不到的好處。葡萄牙人的后裔——“土生葡人”,由此又逐步散居到美國、加拿大、巴西和澳大利亞等地,當他們重聚在澳門時,多少人興奮不已,把澳門當作自己美好人生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