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規(guī)從法制到法治

從法制到法治

從法制到法治

定 價:¥20.00

作 者: 程燎原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叢編項: “法治之路”叢書
標 簽: 法學理論

ISBN: 9787503628221 出版時間: 1999-09-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0cm 頁數(shù): 31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叢書的立足點既非“西方中心主義”,也非“中國中心主義”,而是以現(xiàn)代法治的普世價值為“中心”的。這一“中心”則通過中西法治發(fā)展,特別是其與反法治和非法治的較量中曲折發(fā)展的理論和實踐向展開,并在諸如憲法至上、程序正義、權利本位、依法行政等等普遍公認的法治價值和原則上進行橫向的深度開掘。在力圖回答中國法治走向這一問題時,我們贊同Matz的“定理”:“所謂結論,就是你懶得繼續(xù)思考下去的地方?!庇袝r一個所謂權威的結論甚至比老老實實的疑問更為有害。中國法治問題是一個歷史課題,也是一個悠久民族的群體性的文化選擇課題,除了歷史、民族和文化自身的答案以外,任何欲進行書齋作業(yè)的“學術定位”的企圖都是虛妄的。誠然,這并不妨礙對這一命題進行艱巨而深刻的探險索和論證,問題將隨著理論的深入和實踐的發(fā)展不斷激起更多的爭論和進一步的思索,并一步一步地向它的目標接近。雖然我們不敢也無力構建“中國法治”理論的宏偉體系,但每一部書都可視為我們對這一問題探尋深思的結晶。它可能是縱向的、橫向的,或點或面地記錄了古今中外法治的理論和實踐,以滴水之光折射汪洋大海,同時也是提供了作者本人對法治之道、對中國法治之路的審視、反思、拷問和設想。[編輯推薦]圍繞1979年至1998年政治學界和法學界在法治問題上的爭論與探索,濃縮中國人對法制現(xiàn)代化的認識與思辨,展現(xiàn)“法治”對“法制”的超越與成就,揭示中國堅定地走向法治國家的進程。

作者簡介

  程燎原,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重慶社會科學院特聘研究員。19歲(1978年)時隨緣入西南政法學院學習法律。畢業(yè)后留校、專司法理學、比較法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1988年開始致力于中國法治問題的探討,主要著作(合著)有《法學變革論》、《法治論》和《贏得神圣——權利及其救濟通論》。余下的人生仍將專心于思考中國的法治問題。

圖書目錄

引言
一、開辟一個新的時代:民主法制化
(一)從歷史深處走來:對共和國法制史反思
(二)歷史性轉折的開端
二、在“法治”與“人治”之間
(一)對“法治”的初步界定
(二)法治優(yōu)于人治
(三)結合或對立:法治與人治關系的辯證
(四)一個初步的藍圖
(五)西方法治的價值
(六)幾點評論
三、窘迫中的追求:法治的價值與尊嚴
(一)對“法治”的再認識
(二)法治的價值
(三)重構法治之路
四、市場經(jīng)濟就是“法治經(jīng)濟”
(一)“法治經(jīng)濟”:法學對市場經(jīng)濟的審視
(二)“法治經(jīng)濟”的法律框架:公法與私法的劃分
(三)“法治經(jīng)濟”的價值體系:從“權利本位”到“現(xiàn)代法的精神”
五、人權與法治
(一)人權概念的認識
(二)人權的道德性
(三)人權與馬克思主義
(四)人權的法律保障
(五)還須討論的問題
六、憲法與法治
(一)對憲法的“中國式”解釋
(二)憲政之義
(三)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
(四)憲法權威
(五)學理中的失落
七、從“法治國家”到“法治國家”
(一)三年的追尋:中國法治之路
(二)時代強音:“法制國家”的提出
(三)法學界的論爭:“法制國家”還是“法治國家”
(四)跨世紀的宣言: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八、中國法治的基本理念
(一)法治的精義
(二)法治的要索和法治國家的標志、模式
(三)法治的工具性和目的性
(四)法律信仰與法治
(五)中國法治化的道路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