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本書主要介紹了各種常用劑型的特點、用途、制備工藝,包括液體制劑、注射劑、片劑、散劑、丸劑、栓劑、膜劑、顆粒劑、氣霧劑等常用重要劑型,并介紹了藥物代謝動力學和生物藥劑學的有關知識,內容豐富,實用性強。供普通高等??茖W校藥學專業(yè)使用,也可供其它藥學人員參考。片斷:(一)藥物與藥品藥物是指用以防治人類和動物疾病以及對人體生理機能有影響的物質,按來源可分為天然藥物和合成藥物兩大類。藥品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jié)人的生理機能并規(guī)定有適應證、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化學原料藥及其制劑、抗生素、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診斷藥品等。所以藥物與藥品是兩個不完全等同的概念。藥物內涵比藥品大得多,并非所有能防治疾病的物質都是藥品。(二)劑型藥物經加工制成的適合于預防、醫(yī)療應用的形式稱作藥物劑型(簡稱劑型)。一般是指藥物制劑的類別,如片劑、注射劑、軟膏劑等。不同的藥物可以制成同一劑型,如抗壞血酸片、牛黃解毒片;同一種藥物也可制成多種劑型,如鹽酸麻黃素片、鹽酸麻黃素注射液和鹽酸麻黃素滴鼻劑等。(三)制劑根據(jù)藥典、藥品標準、處方手冊等所收載的應用比較普遍并較穩(wěn)定的處方,將原料藥物按某種劑型制成的具有一定規(guī)格的藥劑稱為制劑。制劑可直接用于臨床治療或預防疾?。ㄈ缜嗝顾刈⑸湟?,抗壞血酸片等),也可作為其它制劑或方劑的原料(如流浸膏劑、酊劑等)。制劑多在藥廠中生產,也可在醫(yī)院制劑室中制備。研究制劑制備的理論、工藝和方法的科學稱為制劑學。(四)方劑方劑是根據(jù)醫(yī)師處方專為某一病人配制的或為某種疾病配制的藥劑。方劑具有明確的使用對象、劑量和用法,可以直接施用于病人。方劑的配制一般都在醫(yī)院制劑室中進行。研究方劑配制、使用等有關技術和理論的科學稱為調劑學。由于方劑調配和制劑制備的原理與技術大同小異,故常將兩部分放在一起討論,總稱為藥劑學?,F(xiàn)在我國醫(yī)院藥劑科中已很少進行方劑的配制,所以本書對調劑學的內容涉及不多。(五)成藥成藥是根據(jù)療效確切、性質穩(wěn)定、應用廣泛的處方,將原料藥物加工配制成的具一定劑型和規(guī)格的制劑。其特點是一般都給以通俗名稱(如去痛片、清涼油、傷濕止痛膏、銀翹解毒片等)、標明其作用、用法、用量等。成藥的生產、銷售必須經藥政管理部門批準。(六)毒藥毒藥指藥理作用劇烈、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相近,使用不當會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藥品,如阿托品、洋地黃毒甙、砒霜等。(七)麻醉藥品麻醉藥品指連續(xù)使用后易產生身體依賴性、能成癮癖的藥品,如嗎啡、可待因等。麻醉藥品應與臨床上應用的麻醉劑如乙醚、氯仿和普魯卡因等有所區(qū)別,后者雖具有麻醉作用,但不會成癮,所以不屬于麻醉藥品。毒藥和麻醉藥品應該由專人、專柜加鎖保管,并有指定醫(yī)師的正式處方時才可發(fā)出,若需要量超過常用量時,處方醫(yī)師還應在用量上簽字或蓋章。毒藥和麻醉藥品的標簽式樣和顏色亦應與普通藥品有明顯的區(qū)別,在購用、調配、保管和使用等方面也都必須嚴格執(zhí)行《麻醉藥品管理辦法》和《醫(y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及各省市具體實施的有關規(guī)定。(八)中草藥中草藥一般指我國民間根據(jù)經驗所用的有效植物藥材(也包括一些動物和礦物藥材)。它們大都是天然的且沒有收載于經典著作中的物質。(九)中藥中藥系指我國經典著作收載的,為中醫(yī)師傳統(tǒng)使用的天然藥材,有的在使用前進行人工炮制。中藥往往也包括所制成的著名傳統(tǒng)中藥劑型,如丸、丹、膏、散等。二、藥劑學的任務藥劑學的基本任務是研究如何將藥物制成適宜的劑型,以保證用質量優(yōu)良、安全、有效、性質穩(wěn)定的藥劑滿足醫(yī)療衛(wèi)生的需要。藥劑學的主要任務及其發(fā)展趨勢可概述如下:(一)研究藥劑學的基本理論與生產技術藥劑學基本理論的研究對提高藥劑的生產技術水平,制成安全、有效、穩(wěn)定、方便的藥劑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利用藥物動力學知識對藥劑進行穩(wěn)定性預測及質量控制;利用生物技術進行制劑開發(fā);利用增溶與助溶理論進行藥劑制備;利用藥物微粉化、固體分散法及微囊化等促進和控制藥物的溶解和吸收的速率;利用片劑成型理論及全粉末直接壓片技術生產片劑;利用流變學的基本理論對混懸液、乳濁液和軟膏劑等劑型的質量進行控制;利用生物藥劑學的有關知識,為正確評價藥劑質量,合理制藥和合理用藥等提供重要依據(jù),等等。可見,提高藥劑學基本理論,特別是劑型設計原理的研究水平,對改進藥劑的生產技術,開發(fā)新劑型、新品種、新工藝及提高產品質量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二)開發(fā)新劑型和新制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原有劑型和制劑已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求。普通劑型如片劑、注射劑、丸劑和溶液劑等,很難滿足高效、長效、毒副作用低、控釋和定向釋放等要求。因此積極開發(fā)新劑型是當前藥劑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國外藥物制劑的研究重點,已從60年代偏重制劑工藝及表觀質量轉向劑型因素與體內關系的研究。80年代末,為了適應醫(yī)療要求,制劑研究開始轉向新型給藥系統(tǒng)的研究(如緩釋、控釋和靶向性制劑的開發(fā)與研究)。新型給藥系統(tǒng)可以提高藥物的有效性,降低不必要的高血藥濃度,適當延長藥物在體內的作用時間,增加藥物作用的持久性和對靶的選擇性以提高藥物的療效、降低毒副作用。目前,我國藥劑學的研究水平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劑型種類和制劑品種較少,且能夠出口的制劑品種不多,因此,積極開發(fā)新劑型和新制劑在藥劑學研究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三)積極研究和開發(fā)藥用新輔料藥物制劑中除主藥外,還含有各種輔料。劑型不同所需輔料也不相同。如片劑所用輔料與軟膏劑、栓劑等所用輔料就大不相同。藥物劑型的改進和發(fā)展、產品質量的提高、生產工藝設備的革新、新技術的應用以及新劑型的研究等工作,都要求有各種各樣制劑輔料的密切配合。盡管目前藥用輔料的種類很多,但仍然滿足不了制劑工業(yè)發(fā)展對新輔料的需要。制劑工業(yè)發(fā)達的國家僅幾種主要劑型所用的輔料就達300余種。本書前言前言本教材是在國家醫(yī)藥管理局領導下,根據(jù)普通高等學校藥學類??平滩慕ㄔO委員會統(tǒng)一組織審定的“藥劑學編寫大綱”編寫的,供全國高等專科學校藥學專業(yè)教學用。藥劑學是藥學專業(yè)主要專業(yè)課程之一,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藥物劑型的設計及藥物制劑制備、生產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掌握藥物制劑質量控制的方法并能對藥物制劑的質量進行正確地評價。根據(jù)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并結合高等專科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應突出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的特點,本教材以課堂講授170學時為基礎,分16章編寫。主要介紹了各種劑型如浸出制劑、液體制劑、注射劑與滴眼劑、片劑、軟膏劑、栓劑、散劑、膠囊劑與顆粒劑、膜劑與涂膜劑、丸劑等劑型的定義、特點、制備方法、質量控制及包裝等,并結合章節(jié)內容,對國內外在此領域中的新進展作了適當介紹。為了反映藥劑學的新發(fā)展和適應臨床合理用藥的需要,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還充實了藥物制劑穩(wěn)定性、微囊、微球與脂質體、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緩釋與控釋給藥體系等內容,以進一步增強學生設計劑型與使用劑型的能力,為從事制劑的開發(fā)研究、生產和合理使用奠定基礎。為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接軌,本教材在有關內容的編寫過程中盡量做到與新版藥典一致,除特別標注外,本書所提《中國藥典》皆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在討論制定編寫大綱時,我們曾希望使本教材能夠體現(xiàn)出高等??平逃囵B(yǎng)應用性人才為主的特點,并力求避免成為本科教材的壓縮版。但由于統(tǒng)一組織編寫高等藥學??茖哟蔚囊?guī)劃教材在我國尚屬首次,特別是由于編者水平所限,上述希望恐難以完全實現(xiàn),同時在教材中缺點和錯誤也在所難免,歡迎使用本教材的師生能夠提出批評與改正意見,以便今后進一步修正提高。編者199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