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國家提倡素質教育,這是我國當代教育思想的一大轉變,循此教育方針,我們無疑將造就出大批適應我國現(xiàn)代化事業(yè)、適應現(xiàn)代生活的新公民。所以我認為在教育界和知識界廣泛討論素質問題,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從孔子的一部著作《論語》發(fā)源儒家思想,后來發(fā)展成了洋洋大觀的文化體系。雖然說《論語》和整個的儒家文化、主要側重于社會管理學,但其中包含了哲學、文學、歷史、心理學、養(yǎng)生學,乃至天文、地理等等幾乎人類思想文明的全部內容。儒家文化主要存留在俗稱《四書五經》的典籍之中,是應當涉獵一下的??鬃印⒚献又?,歷朝歷代都出現(xiàn)過一些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像漢供的董仲舒,宋代的朱熹,明代的王陽明,清代的曾國藩都是著名的大儒,他們的著述豐富和擴充了儒家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此外歷代有一些致力于文化教育的人,他們把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一些內容,編成一些簡明、通俗的讀本。本書通過吳敬梓:一位具有思想家氣質的小說家、一部關于士人心態(tài)的專書、追逐功名的悲喜劇、“名士”眾生相、賢人:理想的光輝等內容來論述素質教育。傳統(tǒng)經典中的好文學,澆溉天滋養(yǎng)著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有涵養(yǎng)與情趣;而圣哲格言,在為人處事方面,給我們以指引,不致使我們陷入困惑的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