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的第一部杰出作品。作者被譽為法國以至整個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小說描寫一個名叫于連·索累爾的外省青年,出身低微,有一定的聰明才智。他在當地市長家中當家庭教師時,勾引上主人的年輕妻子,后來又在巴黎勾搭一個貴族小姐。市長夫人出于嫉妒,揭穿了他的丑行。他一怒之下,開槍打傷了市長夫人,法庭以預謀殺人的罪名判處他死刑。主人公于連是當時一代小資產階級青年的典型。上流社會的迫害與影響,個人的孤傲與野心,是于連悲劇的根源。這部小說的魅力還在于作者頗費匠心地賦予小說以濃厚的政治色彩。小說原名《于連》,后改為《紅與黑》。其中的“紅”指法國士兵的紅色軍服,代表資產階級革命力量,“黑”指復辟時期僧侶的黑衣,代表封建教會勢力,這一書名本身暗示了兩大對立陣營的尖銳沖突;斯湯達把“1830年歷史紀實”作為小說的副標題,意在突出小說的時代精神。小說圍繞著于連短暫的一生,從外省小城到首都巴黎,從神學院到保王黨集團,從愛情生活到秘密政治活動,鮮明地勾畫出了19世紀20年代~30年代法國社會的廣闊圖景,深刻地揭示了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的最后階段法國社會各階層錯綜的矛盾關系。這一切都表明《紅與黑》在本質上是一部深刻的政治小說。斯湯達生前,《紅與黑》沒有引起廣泛重視,但他小說中的深刻的思想和生動的描寫最終取得了法國和各國人民的承認。在中國,《紅與黑》以及斯湯達的其他作品都有多種譯本?!都t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現在,已經被世界公認為文學史上的經典。在中國,關于主人公于連與德·蕾納爾夫人和德·拉莫小姐的三角戀情也早已被讀者所熟知,于連為了達到個人野心,后來殺死了真愛的德·蕾納爾夫人而被處死。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法國影片《紅與黑》曾在我國放映并轟動,扮演于連的著名法國演員錢拉·菲利普也是家喻戶曉。司湯達將這部作品取名為《紅與黑》,其中頗有深意。紅代表革命、軍功和行伍生涯,黑則代表教士的黑袍、教會和教士的職業(yè)。其寓意是從前在拿破侖的帝國時代,年輕人,尤其是并非貴族出身的年輕人,可以參加革命的軍隊,憑著勇敢和手中的武器建功立業(yè),出人頭地,“邊庭上一刀一槍,博個封妻蔭子”,但時移境易,拿破侖失敗,封建王朝復辟,貴族卷土重來,他們和教會互相勾結,平民青年沒有任何出路,只能以教士職業(yè)為晉身之階。風雷叱咤,豪氣干云的時代過去了,法國進入了一個勾心斗角、虛偽腐敗、個性和魄力受到壓抑的時期?!都t與黑》的副標題《一八三○年紀事》明白無誤地指出,該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于連與命運作艱苦奮斗的短短一生,從不同的角度,淋漓盡致地反映復辟時期的階級斗爭?!都t與黑》不是歷史,但勝于歷史,它以感人的形象,跌宕起伏的還必情節(jié),再出了復辟時期法國的社會百態(tài)?!都t與黑》的情節(jié)圍繞于連這個主主公展開,書中人物雖多,都不過是主角的陪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