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興衰昌亡;成敗得失,以古見今。十二帝君,鐵馬金戈;功過是非,昭前警后。一個飽嘗榮辱、興衰、安定、爭戰(zhàn)的末代帝國,本書譜寫了大清王朝從一統(tǒng)江山到輝煌盛世,再到衰敗亡國的宏偉史詩。講述大清王朝共十位皇帝從建立到輝煌盛世,再到衰敗亡國的全部歷史。雄才大略:順治王朝;千古一帝:康熙王朝;勵精圖治:雍正王朝;極盛之世:乾隆王朝;勤政圖治:嘉慶王朝;渴望進?。旱拦馔醭?;志高才疏:咸豐王朝;可悲可嘆:同治王朝;命運多桀:光緒王朝;傳奇一生:宣統(tǒng)王朝!近六、七百年來,滿族是繼承蒙族之后成為第二個以民族為首入主中原的封建王朝。大清王朝于1664年(清順治元年)入關,定鼎中原,標志著朱明王朝的傾覆和清統(tǒng)一全國的開始。中國自秦漢以降二千年來,特別是清王朝以滿族為主體入主中原長達268年之久,中經康雍乾三朝(將近150年)的盛世,不但漢文、武帝莫敢望其肩背,即唐貞觀、開元兩朝亦不免略遜一籌。今日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疆域也是從乾隆中葉以后直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基本奠定下來的。今天,我們誰也不能否認清王朝列祖列宗當初篳路藍縷、慘淡經營之豐功偉績也。嘉慶、道光以來,國勢依舊,男耕女織,豐衣足食,依然為東亞大地上之一農耕王國。雖未達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理想境界,但總算是瀕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太平盛事的發(fā)達國家之水平,而成為世界各國有識之士所不能否認的共同認識。只有到第一次鴉片戰(zhàn)役(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帝國主義以船堅炮利轟開了清王朝的大門,從此國勢陵替,日暮途窮,咫尺天涯,瀕臨于一落千丈、不可收拾的境地。此無他,英帝國主義之欺壓蒙騙我國使之然耳。乃今日歐美某些個別清史學者竟以“宋之印刷與明之瓷器業(yè)馳譽于世,而降逮清道光、咸豐以后,國勢衰替,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