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漠學》第五輯是敦煌研究專集。1906-1909年間,伯希和封新疆和甘肅進行了一次值得永遠紀念的考察。在這次旅行中,他在“北路”特別是庫車的沙漠綠洲中找到了許多抄本和文物,接著又從敦煌獲得了大量抄本和繪畫,從那時以來,學者們封這些文獻進行了多方面的大量研究。伯希和本人的研究對像主要是那些表明敦煌是一個多種文化影響交匯點的文獻。1945年伯希和去世後,戴密微接替了他在法蘭西學院擔任的職務;在這兩位學者的弟子們共同努力下,法國的敦煌學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在戴密微的推動下,從1952年開始編撰伯希和敦煌中文文獻目錄,除法國國家圖書館研究人員負責編輯的那一卷尚未殺青外,其余全部目錄已在幾年前編成,謝和耐和蘇速鳴兩位先生對此做出了很大貢獻。與此同時,戴密微帶領下的年輕研究人員在敦煌學的多學科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包括經濟史(謝和耐)、政治史(哈密頓)、佛教(謝和耐)、文學與釋一道(蘇速鳴)、語文學(吳其昱)等。自1973年蘇遠鳴先生創(chuàng)建伯希和中文資料目錄整理組以來,新一代研究人員茁壯成長。他們除編成了伯希和中文資料目錄和吉美博物館藏伯希和敦煌晝目錄外,1979年以來還出版了多種專著和五本法國國立圖書館的論文集;邯分文章已經譯成中文,有的登載在學術期刊上,有的被收入《法國學者敦煌學論文選萃》(中華書局,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