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主旨是努力解決“什么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在初級階段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當代中國改革與發(fā)展的重大課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方式問題,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理論與實踐中具有基礎性質的重大課題。本書在馬克思主義和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方式發(fā)展變化和改革完善的實際過程,大膽提出并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方式這一重要命題。本書的主要觀點是:(回)生產方式是介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自身有著豐富內涵的獨立范疇。它包括生產技術條件、生產組織、社會生產形式和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結合方式等四個方面含義。(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方式也包括四方面內容,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技術條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組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生產形式,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的社會形式即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結合方式。(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方式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現為:生產技術跨越式發(fā)展,農業(yè)中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雙層經營體制,公司制的工業(yè)企業(yè)組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社會性直接結合方式為主體的多樣性結合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方式研究的基礎上,本書簡要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關系的若干基本特征:以勞動者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多種所有制形式,以勞動者自主管理為主體的多種管理方式;以按生產要素分配為基本原則的多種分配方式。本書最后簡要闡述了今后我國完善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方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