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技術基礎:概念和定義
1. 1 基本定義
1. 2 專用電路. 交換電路和虛電路
1. 2. 1 專用電路
1. 2. 2 交換電路
1. 2. 3 虛電路
1. 3 二線和四線電路
1. 3. 1 二線電路
1. 3. 2 四線電路
1. 4 帶寬
1. 4. 1 載波
1. 4. 2 赫茲
1. 4. 3 波特
1. 4. 4 每秒比特數
1. 4. 5 傳輸設備
1. 5 模擬和數字
1. 5. 1 模擬正弦波:起始點
1. 5. 2 語音
1. 5. 3 視頻
1. 5. 4 數字比特流:1和0
1. 6 模擬和數字傳輸哪種更好
1. 6. 1 模擬傳輸的優(yōu)點
1. 6. 2 數字傳輸的優(yōu)點
1. 7 放大器和中繼器的對比
1. 7. 1 (模擬)放大器
1. 7. 2 (數字)中繼器
1. 8 轉換處理:調制解調器和編解碼
1. 8. 1 數字到模擬的轉換:調制解調器
1. 8. 2 模擬到數字轉換:編解碼器
1. 9 復用器
1. 9. 1 頻分復用
1. 9. 2 時分復用
1. 9. 3 統(tǒng)計時分復用
1. 9. 4 波分復用
1. 9. 5 反復用器
1. 9. 6 基于語音的數據和基于數據的語音
1. 10 交換機和交換
1. 10. 1 電路交換:對語音最優(yōu)的交換方式
1. 10. 2 分組交換:對數據最優(yōu)的交換
1. 10. 3 幀交換(幀中繼):對局域網互通最優(yōu)的交換
1. 10. 4 信元交換:對任何信息都最優(yōu)的交換
1. 10. 5 光子交換
1. 11 信令和控制
1. 12 參考書目
第2章 傳輸系統(tǒng)基礎:技術和應用
2. 1 頻譜
2. 2 選擇標準
2. 2. 1 傳輸特性
2. 2. 2 傳播時延和響應時間
2. 2. 3 安全性
2. 2. 4 機械強度
2. 2. 5 物理尺寸
2. 2. 6 成本
2. 3 雙絞線:電話線概述
2. 3. 1 扭絞處理
2. 3. 2 規(guī)格
2. 3. 3 結構
2. 3. 4 帶寬
2. 3. 5 抗干擾性
2. 3. 6 距離
2. 3. 7 安全性
2. 3. 8 成本
2. 3. 9 應用
2. 4 屏蔽銅線
2. 4. 1 應用
2. 5 同軸電纜
2. 5. 1 結構
2. 5. 2 規(guī)格
2. 5. 3 帶寬
2. 5. 4 抗干擾性
2. 5. 5 距離
2. 5. 6 安全性
2. 5. 7 成本
2. 5. 8 應用
2. 6 微波無線電
2. 6. 1 結構
2. 6. 2 帶寬
2. 6. 3 抗干擾性
2. 6. 4 距離
2. 6. 5 安全性
2. 6. 6 成本
2. 6. 7 管制
2. 6. 8 應用
2. 7 衛(wèi)星無線電
2. 7. 1 同步軌道衛(wèi)星
2. 7. 2 廣播
2. 7. 3 結構
2. 7. 4 甚小口徑天線終端
2. 7. 5 帶寬
2. 7. 6 抗干擾性
2. 7. 7 距離
2. 7. 8 傳播時延和響應時間
2. 7. 9 安全性
2. 7. 10 成本
2. 7. 11 管制
2. 7. 12 應用
2. 8 紅外線
2. 8. 1 光纖
2. 8. 2 結構
2. 8. 3 模擬的還是數字的
2. 8. 4 帶寬
2. 8. 5 抗干擾性
2. 8. 6 距離
2. 8. 7 安全性
2. 8. 8 成本
2. 8. 9 強度
2. 8. 10 應用:帶寬密集
2. 9 混合傳輸系統(tǒng)
2. 10 參考書目
2. 11 建議進一步閱讀的書目
第3章 語音通信系統(tǒng):PBX. ACD. Centrex和KTS
3. 1 鍵控電話系統(tǒng)
3. 1. 1 1A1和1A2 KTS
3. 1. 2 電子式KTS
3. 1. 3 混合式KTS
3. 2 用戶小交換機
3. 2. 1 PBX組件
3. 2. 2 系統(tǒng)配置和容量
3. 2. 3 PBX的提高和發(fā)展趨勢
3. 3 集中式用戶交換功能
3. 3. 1 集中式用戶交換系統(tǒng)的功能
3. 3. 2 Centrex的優(yōu)點
3. 3. 3 Centrex的缺點
3. 3. 4 Centrex用戶區(qū)設備
3. 3. 5 Centrex的應用
3. 3. 6 Centrex的發(fā)展趨勢和特點
3. 4 自動呼叫分配器
3. 4. 1 ACD的性能改進和發(fā)展趨勢
3. 5 計算機電話
3. 5. 1 技術. 標準和規(guī)范
3. 5. 2 論壇及公共組織
3. 5. 3 應用
3. 5. 4 未來
3. 6 參考書目
第4章 報文傳送系統(tǒng):傳真. 語音處理和電子郵件
4. 1 傳真系統(tǒng)
4. 1. 1 技術
4. 1. 2 傳真的應用
4. 1. 3 傳真的未來
4. 2 語音處理系統(tǒng)
4. 2. 1 技術
4. 2. 2 應用
4. 2. 3 語音處理的發(fā)展及未來
4. 3 電子郵件
4. 3. 1 技術
4. 3. 2 功能
4. 3. 3 應用
4. 3. 4 未來:統(tǒng)一報文
4. 4 參考書目
第5章 公用交換電話網
5. 1 網絡特性
5. 1. I 語音
5. 1. 2 交換及專用線路
5. 1. 3 模擬及數字線路
5. 1. 4 互聯(lián)
5. 1. 5 有線及無線
5. 2 編號計劃管理
5. 3 域
5. 3. 1 功能范圍
5. 3. 2 管制范圍
5. 4 資費和費率
5. 4. 1 電信公司范圍及網絡拓撲
5. 5 信令及控制
5. 5. 1 帶內信令及控制
5. 5. 2 帶外信令及控制
5. 5. 3 公共信道信令及控制
5. 6 網絡業(yè)務
5. 6. 1 接人業(yè)務
5. 6. 2 專用傳輸業(yè)務
5. 6. 3 交換傳輸業(yè)務
5. 6. 4 虛擬專用網業(yè)務
5. 6. 5 增值業(yè)務
5. 7 便攜性:一個特殊的問題
5. 8 平等接人:另一個專門問題
5. 9 可能成為下一代PSTN的VoIP
5. 10 參考書目
5. 11 一般參考書目
第6章 數據通信的基礎
6. 1 功能域
6. 1. 1 數據終端設備
6. 1. 2 數據通信設備
6. 1. 3 通信軟件
6. 1. 4 網絡
6. 1. 5 交換機
6. 2 DCE:一種已擴展的觀點
6. 2. 1 調制解調器
6. 2. 2 編解碼器
6. 2. 3 終端適配器及NT—x
6. 2. 4 信道業(yè)務單元及數據業(yè)務單元
6. 2. 5 前端處理器
6. 3 協(xié)議基礎
6. 3. 1 線路建立:連接性
6. 3. 2 傳輸模式:傳輸方式
6. 3. 3 代碼集
6. 3. 4 數據格式
6. 3. 5 差錯控制:數據傳輸的完整性
6. 3. 6 數據壓縮
6. 3. 7 異步數據鏈路控制協(xié)議
6. 3. 8 面向位和面向字節(jié)的同步協(xié)議
6. 4 網絡結構
6. 4. 1 分層操作模型
6. 5 安全性
6. 5. 1 物理安全性
6. 5. 2 鑒權
6. 5. 3 授權
6. 5. 4 端口安全性
6. 5. 5 傳輸安全性
6. 5. 6 加密
6. 5. 7 防火墻
6. 6 參考書目
第7章 傳統(tǒng)的數字和數據網絡
7. 1 數據聯(lián)網的發(fā)展
7. 1. 1 語音模型
7. 1. 2 語音網上的數據傳輸
7. 1. 3 廣域網和城域網上的數據聯(lián)網:數字數據聯(lián)網
7. 2 數據電話數字業(yè)務
7. 3 交換式56
7. 4 經典意義上的虛擬專網
7. 5 數字載波系統(tǒng)及網絡:T-載波
7. 5. 1 T-載波概念
7. 5. 2 多路T-載波
7. 5. 3 非多路T-載波
7. 5. 4 編碼
7. 5. 5 幀合成
7. 5. 6 傳輸
7. 5. 7 硬件
7. 5. 8 主題的變化:E-載波及J-載波
7. 5. 9 部分T-1系統(tǒng)
7. 5. 10 T-載波的應用
7. 5. 11 T-載波的發(fā)展及未來
7. 6 x. 25及分組交換
7. 6. 1 分組交換的概念
7. 6. 2 分組交換硬件
7. 6. 3 分組交換標準
7. 6. 4 分組交換應用及未來
7. 7 綜合業(yè)務數字網
7. 7. 1 標準接口及信道類型
7. 7. 2 ISDN設備
7. 7. 3 ISDN的特性及優(yōu)點
7. 7. 4 ISDN特點及缺點
7. 7. 5 ISDN標準
7. 7. 6 ISDN應用
7. 7. 7 問題的變形
7. 7. 8 永久開通的動態(tài)ISDN(AO/DI)
7. 8 寬帶數據網絡
7. 9 參考書目
第8章 局域網:連接和網際互聯(lián)
8. 1 局域網定義
8. 2 局域網應用及其優(yōu)點
8. 3 局域網的各個組成方面
8. 3. 1 媒體選擇
8. 3. 2 拓撲結構:物理及邏輯配置
8. 3. 3 物理和邏輯拓撲
8. 3. 4 基帶和寬帶
8. 3. 5 媒體接入控制
8. 4 局域網設備
8. 4. 1 網絡接口卡
8. 4. 2 橋接器
8. 4. 3 集線器
8. 4. 4 交換機
8. 4. 5 路由器
8. 4. 6 網關
8. 5 局域網網段
8. 6 局域網操作系統(tǒng)
8. 7 局域網網際互聯(lián)
8. 7. 1 廣域網
8. 7. 2 高級網間互聯(lián)協(xié)議
8. 8 虛擬局域網
8. 9 遠程局域網接入
8. 10 局域網標準及標準組織
8. 11 快速局域網的速度優(yōu)勢
8. 11. 1 100Base-T或快速以太網
8. 11. 2 等時以太網綜合業(yè)務
8. 11. 3 100V G-AnvLAN
8. 11. 4 高速令牌環(huán)
8. 11. 5 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
8. 11. 6 千兆位以太網
8. 11. 7 異步傳輸模式
8. 11. 8 第三層交換
8. 11. 9 第四層交換
8. 11. 10 關注一下P及Q
8. 11. 11 防火墻
8. 12 非標準局域網
8. 13 參考書目
第9章 寬帶網絡基礎結構
9. 1 接人技術
9. 1. 1 xDSL
9. 1. 2 有線電視
9. 1. 3 無線本地環(huán)路
9. 1. 4 混合本地環(huán)路
9. 2 SONET/SDH
9. 2. 1 SONET標準開發(fā)
9. 2. 2 SONET/SDH傳輸體系
9. 2. 3 SONET/SDH拓撲
9. 2. 4 路徑. 支路和信道
9. 2. 5 SONET幀格式
9. 2. 6 SONET/SDH硬件
9. 2. 7 SONET的優(yōu)點
9. 2. 8 SONET/SDH的應用
9. 2. 9 SONET和/或波分復用
9. 2. 10 SONET上的分組
9. 3 參考書目
第10章 寬帶網絡業(yè)務:FR. SMDS. ATM. B-ISDN和AIN
10. 1 幀中繼
10. 1. 1 幀中繼定義
10. 1. 2 幀中繼標準
10. 1. 3 幀中繼接入
10. 1. 4 幀中繼網絡
10. 1. 5 幀中繼設備
10. 1. 6 幀中繼協(xié)議:幀結構
10. 1. 7 本地管理接口協(xié)議
10. 1. 8 擁塞管理
10. 1. 9 幀中繼網絡的工作方式
10. 1. 10 基于幀中繼的語音
10. 1. 11 幀中繼成本
10. 1. 12 幀中繼的優(yōu)勢和不足
10. 1. 13 幀中繼應用
10. 2 交換式兆比特數據業(yè)務
10. 2. 1 SMDS定義
10. 2. 2 SMDS標準
10. 2. 3 SMDS接人
10. 2. 4 SMDS網絡
10. 2. 5 SMDS協(xié)議:分段. 重組合和信元結構
10. 2. 6 SMDS的費用
10. 2. 7 SMDS的優(yōu)點
10. 2. 8 SMDS的不足
10. 2. 9 SMDS的應用
10. 3異步傳輸模式
10. 3. 1 ATM定義
10. 3. 2 ATM標準
10. 3. 3 ATM接入
10. 3. 4 ATM網絡和設備
10. 3. 5 ATM協(xié)議和信元結構
10. 3. 6 網絡仿真
10. 3. 7 基于ATM的多協(xié)議
10. 3. 8 ATM的優(yōu)點
10. 3. 9 ATM的缺點
10. 3. 10 ATM的應用
10. 4 寬帶ISDN
10. 4. 1 B—ISDN的定義
10. 4. 2 B-ISDN接入
10. 4. 3 B—ISDN業(yè)務
10. 4. 4 B—ISDN設備
10. 4. 5 B—ISDN的費用
10. 4. 6 B—ISDN的優(yōu)點
10. 4. 7 B-ISDN的不足
10. 4. 8 B—ISDN的應用
10. 5 高級智能網絡
10. 5. 1 高級智能網的定義
10. 5. 2 業(yè)務創(chuàng)建環(huán)境
10. 5. 3 AIN的結構
10. 5. 4 AIN的業(yè)務
10. 5. 5 AIN的未來
10. 6 參考書目
第11章 無線網:語音與數據
11. 1 數字和模擬
11. 2 復用和接入技術
11. 2. 1 頻分多址
11. 2. 2 時分多址
11. 2. 3 碼分多址
11. 2. 4 FDMA. TDMA和CDMA的對比
11. 3 交換式移動無線電/中繼移動無線電
11. 4 尋呼
11. 4. 1 尋呼網絡
11. 4. 2 尋呼設備
11. 4. 3 尋呼應用:現(xiàn)狀和未來
11. 5 無繩電話和無線辦公電信系統(tǒng)
11. 5. 1 無繩電話標準
11. 6 蜂窩無線電
11. 6. 1 蜂窩系統(tǒng)的標準
11. 6. 2 蜂窩無線電技術的未來
11. 6. 3 蜂窩數據通信
11. 7 無線數據網絡:分組無線電
11. 8 無線局域網
11. 8. 1 無線局域網:應用和未來的發(fā)展
11. 9 無線本地環(huán)路
11. 9. 1 本地多點分布業(yè)務
11. 9. 2 多信道多點分布業(yè)務
11. 9. 3 注冊許可的微波
11. 9. 4 個人通信業(yè)務
11. 10 近地軌道衛(wèi)星
11. 10. 1 LEO的工作原理
11. 11 個人數字助理
11. 12 參考書目
第12章 因特網和萬維網
12. 1 Internet定義
12. 2 Internet的物理拓撲
12. 3 Internet接入
12. 3. 1 撥號接入
12. 3. 2 xDSL接入
12. 3. 3 電纜調制解調器接入
12. 3. 4 衛(wèi)星電視接入
12. 3. 5 專用接入
12. 3. 6 接人任何地方
12. 4 Internet接人費用
12. 5 用戶設備要求
12. 6 Internet的標準. 管理和管制
12. 7 1P編址
12. 8 域名系統(tǒng)
12. 8. 1 域名和IP地址之間的相互轉換
12. 9 Internet協(xié)議
12. 9. 1 TCP/IP協(xié)議
12. 9. 2 應用層協(xié)議
12. 10 Internet應用
12. 10. 1 e-mail
12. 10. 2 文件傳送
12. 10. 3 電子公告牌系統(tǒng)
12. 10. 4 圖書館目錄
12. 10. 5 實時應用
12. 10. 6 金融服務
12. 10. 7 視頻
12. 10. 8 無線電
12. 10. 9 Internet電話
12. 10. 10 綜合報文傳送
12. 11 Internet2
12. 12 萬維網
12. 12. 1 網站和主頁
12. 12. 2 統(tǒng)一資源定位器
12. 12. 3 標準
12. 12. 4 應用
12. 12. 5 電子商務
12. 12. 6 搜索引擎和瀏覽器
12. 13 內聯(lián)網和外聯(lián)網
12. 14 Internet安全:一個特殊的問題
12. 14. 1 完全風險和防范措施
12. 15 虛擬專用網
12. 15. 1 應用方案
12. 16 Internet的多種應用
12. 17 評論Internet黑暗的一面
12. 18 參考書目
第13章 視頻及多媒體連網
13. 1 視頻通信:定義及發(fā)展
13. 2 視頻基礎
13. 3 模擬電視標準
13. 4 數字電視及高清晰度電視
13. 5 帶寬及壓縮
13. 6 視頻標準
13. 6. 1 P×64
13. 6. 2 JPEG
13. 6. 3 MPEG
13. 7 H. 320系列多媒體標準:特別關注于H. 323
13. 7. 1 H. 320
13. 7. 2 H. 321
13. 7. 3 H. 322
13. 7. 4 H. 323
13. 7. 5 H. 324
13. 7. 6 T. 120
13. 8 視頻會議系統(tǒng)
13. 9 視頻會議設備
13. 10 廣域網視頻會議網絡
13. 11 基于局域網的視頻網絡
13. 12 多媒體
13. 13 軟件:焦點在于合作
13. 13. 1 局域網絡連接
13. 13. 2 廣域網連網
13. 13. 3 互聯(lián)網
13. 13. 4 多媒體標準
13. 14 視頻和多媒體的未來
13. 15 參考書目
第14章 網絡融臺
14. 1 融合的定義
14. 1. 1 應用
14. 1. 2 網絡技術
14. 1. 3 終端技術
14. 1. 4 什么是大處理
14. 2 推動力
14. 2. 1 管制解除和競爭
14. 2. 2 應用
14. 2. 3 技術
14. 3 長途公路供應商
14. 3. 1 電信網絡
14. 3. 2 數據網絡
14. 3. 3 CATV網絡
14. 3. 4 無線網絡
14. 3. 5 衛(wèi)星網絡
14. 3. 6 電力公司
14. 3. 7 Internet和IP網絡
14. 3. 8 融合的網絡
14. 4 高速公路問題
14. 4. 1 標準
14. 4. 2 管制
14. 4. 3 稅收
14. 4. 4 邏輯地址的分配和可攜帶性
14. 4. 5 互連性
14. 5 I—Way的冗余建設
14. 6 內容是關鍵
14. 7 競爭在繼續(xù):合并和收購
14. 7. 1 貝爾系統(tǒng)的發(fā)展
14. 8 參考書目
第15章 有關管制的問題和解答
15. 1 1996年電信法案
15. 1. 1 商業(yè)線路
15. 1. 2 合并及收購
15. 1. 3 規(guī)則及實施
15. 2 費率和資費
15. 3 Internet
15. 4 號碼便攜性
15. 5 對用戶的意義
15. 6 參考書目
附錄 縮略語. 縮寫和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