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卷共收文二千九百五十四篇,包括:1.周氏自編文集二十八種(書目附后)所收文約一千二百篇(重復收入者以一篇計);2.周氏已編成未及出版的《木片集》和《飯后隨筆》所收文四百馀篇;3.集外文和未刊稿一千三百馀篇。三、各卷均以所收篇名之一作為書名,十卷書名及分類主題范圍如下:1.《中國氣味》(思想·社會·時事)2.《千百年眼》(國史·國粹·國民)3.《本色》 (文學·文章·文化)4.《人與蟲》 (自然·科教·文明)5.《上下身》 (性學·兒童·婦女)6.《花煞》 (鄉(xiāng)土·民俗·鬼神)7.《日本管窺》 (日本·日文·日人)8.《希臘之馀光》 (希臘·西洋·翻譯)9.《夜讀的境界》 (生活·寫作·語文)10.《八十心情》 (自敘·懷人·記事)四、每卷按文章內容分為若干輯,每輯分若干組,詳見各該卷前的“本卷說明”。同一組的文章,依寫作(發(fā)表)時間先后排列。屬于補充、續(xù)說、改寫性質的文字,則作為附文,直接排于有關文章之后。五、所收文章,除了文學性的散文隨筆外,還包括學術文、序跋文、演講辭、應用文、兒童文學作品等,但以單篇文章為限。整本的專著不收。公務性質的文字和講辭也不收。書信、日記凡曾入文集公開發(fā)表,及雖未發(fā)表而特具文學或史料價值者,亦予收入。六、翻譯作品只收單篇散文,小說、戲劇等不收,整本的散文譯作(如《枕草子》《如夢記》等)亦不收。七、文章均保持完整,絕不割裂刪節(jié);間有涉及其他主題,或成段轉引別篇文字者,皆加腳注或編者按語說明。唯有《我的雜學》《十堂筆談》等幾篇,因屬綜述性質,本來分有章節(jié),則將其各節(jié)視為獨立的各篇,分別編入有關各卷,原章節(jié)無題目者并酌加標題,以符“類編”之義。八、每篇文章,均注明最初發(fā)表于何時何處(報紙注明年、月、日,期刊注明年、月、期數,圖書注明初版年份、出版者)及所用署名,未曾發(fā)表者注明為未刊稿,集外文注明“未收入自編文集”,集內文分別注明收入何集。九、文末原來注明了寫作時間地點的,一仍其舊;附記、補記等,也一仍其舊;其未注明者從闕。十、文章均盡可能作了???,校記以尾注形式排在各篇后面。據不同版本(包括報紙、期刊)對校所改正的錯字不出校記。無別本可校,及引文一時無從覓得原書,由編者校改之處,則一律注明原刊(原稿)作某某,今改作某某,以明責任。十一、作者原注,本來著于文中者,除譯文《希臘神話諸神世系》一篇情況特殊外,一律移作尾注,仍標明為作者(譯者)原注,以示區(qū)別。十二、周氏文章中引文極多,為使讀時醒目,已將較為長段的引文用另種字體排印,與此有關的分段、標點因此略有變通,特此說明。十三、類編十卷,均可單行,故卷前一律贅以“弁言”和“全編凡例”,非敢故為重復。十四、編輯工作,歷時十載,補遺輯佚,力求其全,唯能力有限,猶恐漏闕,懇求海內外同志繼續(xù)提供,以便再版時加入,裨能更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