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胖子數量全國第一,這個令人吃驚的統(tǒng)計數字確實事出有因。北京市健康教育所對該市居民膳食結構的調查顯示,30多年來,北京居民的日常食物中,糧食、薯類及豆類所占的比例明顯下降,動物脂肪及油脂的攝入量則大大上升,甚至超過了人體的需要。調查表明,糧食、薯類及豆類在北京人餐桌上所占的比例已經從過去的2/3下降到現在的1/3。過去一個成人一頓飯能吃掉半斤糧食,現在一天也吃不到半斤。但動物脂肪及油脂的攝入量卻已經由過去僅僅占食物總量的2.8%上升到現在的23.1%。這直接導致北京人花在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痛風等慢性病方面的治療費用占據了醫(yī)療費用支出的最大比例。有關專家指出,生活水平提高而醫(yī)療費用上漲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肉、蛋、奶的攝入量過多,再加上運動減少,人體血液的pH值偏于酸性,這就為包括腫瘤在內的慢性病提供了一個溫床。專家提示北京市民,老話說的“豆腐白菜保平安”,實際上就是說:吃素能使血液偏于堿性,從客觀上避免了“酸性體質”引起的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