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底外科通常指切除發(fā)生在腦底和/或顱底的腫瘤,也包括手術治療涉及這一解剖部位的其他病變,如血管性損害和先天性異常。由于顱底腫瘤位置深在,解剖關系復雜,涉及面廣,加之受到影像學水平和手術條件的限制,以往手術治療顱底區(qū)域病變是十分困難的。近年來,隨著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l)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及手術顯微鏡、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器械、雙極電凝、高速微型鉆、激光器、超聲外科吸引器、神經內窺鏡用于神經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顱底顯微解剖的發(fā)展及相關科室的密切合作,神經外科的又一分支??顱底神經外科開始形成并漸趨成熟,成為當前國內外神經外科中發(fā)展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國際上每年均有此專業(yè)的學術活動,并有顱底外科專業(yè)書籍出版。我國近年來亦開始重視此專業(yè)的發(fā)展,中華外科學會分別于1995年在丹東市、1999年在連云港市舉辦了兩屆全國顱底外科學術研討會。會議討論內容主要有腦干病變、斜坡腫瘤、蝶骨嵴內側腫瘤、顱鼻眶部溝通瘤、垂體腺瘤、顱咽管瘤的手術入路及顱底顯微外科解剖學研究。目前國內顱底顯微神經外科方面的專著很少。作者根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神經外科和個人的臨床經驗,結合國內外文獻資料,編寫了這本書,希望能為神經外科醫(yī)師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全書共二十七章,約30萬字,系作者于一年期間編寫而成。由于時間和我們的學識所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同道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