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小傳本杰明·富蘭克林(1706—1790),美國18世紀僅次于華盛頓(美國第一任總統)的最著名人物,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fā)明家、政治家、作家。1706年1月17日,富蘭克林出生于新英格蘭(泛指美國東北部地區(qū),當時北美大陸為英國殖民地)的波士頓城。由于家境貧寒,只受過極短的正規(guī)教育,全靠勤奮自學成才。富蘭克林于10歲時進印刷廠當了一名學徒。17歲時,只身前往費城。在那里,他經過艱苦奮斗,開辦了自己的印刷廠,成為《賓夕法尼亞新聞》報的主編和發(fā)行人。此后,他先后當選為賓夕法尼亞州議會秘書,議員。出任賓夕法尼亞郵政局長,殖民地郵在科學技術方面,富蘭克林做出了杰出貢獻。1746年前后,他提出了“閃電就是電”這一著名論斷,并用一個綢布制成的風箏,在雷雨天氣里從空中“捕捉”到閃電,從而證明了這一論斷的正確性。他第一個解釋了電的原理,同時發(fā)明了使建筑物免遭雷擊的避雷針。富蘭克林一生熱心公益事業(yè)。他創(chuàng)建了北美第一個公共圖書館,組織了北美哲學會,協助創(chuàng)建了費城大學、賓州平民醫(yī)院等機構。富蘭克林為美國脫離英國獨立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獨立戰(zhàn)爭期間,他當選為第二屆大陸會議代表,參加《獨立宣言》起草委員會。1776年,他被派往法國,動員法國對英宣戰(zhàn),并爭取到大量貸款和軍事援助。英國戰(zhàn)敗后,他參加了起草美國憲法的制憲會議工作,從而被譽為“美國建國之父”。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在費城逝世,終年84歲。他在歐美享有極高的聲望,人們稱他為“美洲的完人”、“現代文明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