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1550-1616),明代戲曲作家,字義仍,號若士,別號清遠道人,明代杰出的 劇作家、文學家,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地位,被譽 為“東方的莎士比亞”。湯氏祖籍臨川縣云山鄉(xiāng),后遷居家山(今臨川區(qū))。湯顯祖 從小聰明好學,二十一歲時中舉。由于不肯依附權貴,雖博學多 才、“名布天壤”,到三十四歲才中進士。后歷任太常博士、詹 事房主簿、禮部祠祭司主事。明朝萬歷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 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彈劾大學士申時行并抨擊 朝政,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 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 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 潛心于戲劇及詩詞創(chuàng)作。湯顯祖少年時受學于泰州學派的主要人物羅汝芳,受到了反 正統(tǒng)宋學思想的熏陶。在南京為官時,又受到李贄、達觀等人反 程朱理學思想的影響,加上他對當時腐敗社會的深刻認識,使他 成為一個站在時代前列的進步文人,這也是他在文學事業(yè)上獲得 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chuàng)作為最,其戲劇作品《 紫釵記》、《南柯記》、《牡丹亭》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 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我國歷 代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 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此外,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 廟記》也是我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 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湯顯祖同時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其詩 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 卷。新中國成立之后,有關部門對湯顯祖的作品進行了全面認真 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湯顯祖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戲劇家、 文學家,人民政府在臨川區(qū)修建了湯顯祖墓園,玉茗堂影劇院, 影劇院內設有湯顯祖紀念室。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央文化部、中 國戲劇家協(xié)會、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國劇協(xié)江西分會在撫州玉茗堂 影劇院聯(lián)合舉行了紀念湯顯祖逝世366周年大會。 人民政府修建 的湯顯祖紀念館已建成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