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的花卉園藝產業(yè)發(fā)展迅速,從世界發(fā)達國家的園藝產品進口和技術引進更是與日俱增。但正是由于發(fā)展過快,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使之更加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應用的可操作性,以及對一些成功實踐的總結提高和進一步推廣等服務方面的工作就相對滯后了許多。正是基于這樣的原由,我們便根據自己在引進技術和在生產中推廣應用的實踐為基礎,編寫了這本針對穴盤種苗生產管理和技術的專業(yè)書。種子種苗的生產水平直接影響和制約產業(yè)的發(fā)展水平,種子種苗產品的升級換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園藝產業(yè)的升級換代,但由于歷史和客觀的原因,我國在育種和種子生產上要想在短時間內接近和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還很不現實,還需要加倍的努力和更長時間的積累。但穴盤種苗的生產則是完全可以像成品花卉、蔬菜的生產一樣,在較短時間內接近和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光靠少數幾家單位的努力還遠遠不夠,需要更廣大的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同時,相對前景廣闊的市場,如果只是花卉從業(yè)人員隊伍的單純擴張,中國的花卉產業(yè)就會處于一種盲目無序和不穩(wěn)定狀態(tài),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對日益龐大的花卉從業(yè)隊伍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專業(yè)培訓?;谶@樣的一個推論,我們堅定了要編寫出版關于《穴盤種苗生產》一書的信心和決心。2001年初,《中國花卉報》的同行們與我們在一次討論中就花卉從業(yè)人員的培訓問題達成共識,決定共同努力,合作開辦一系列實用新穎的園藝生產技術培訓班。其中首期就是關于穴盤種苗生產的技術培訓班。為了配合第一期培訓班的開辦,公司領導組織主要業(yè)務技術人員編寫了《盆花花壇花現代園藝種苗生產技術培訓講義》。經過幾個月的努力,講義于當年6月初完成。在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里,關于穴盤種苗生產的培訓班成功舉辦了四期,這四期培訓班用的就是這本講義,獲得了業(yè)界和學員的廣泛好評。由于關于穴盤種苗生產技術及管理,在我國引進遲、起步晚,而且在此前幾乎沒有相關的技術資料,所以盡管我們付出了很多心血,但這本講義還是不夠完善。之后,我們一邊辦培訓班,一邊廣泛搜集資料,一邊對生產經營管理中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力求使穴盤種苗生產技術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得到提高和完善。在Allen Lang博士的指導下,在眾多老師和朋友的幫助下,我們的努力也終于有了成果,這就是《穴盤種苗生產》。本書既是針對專業(yè)花卉、蔬菜種苗場的,也是針對廣大花卉種植者自行進行規(guī)范化穴盤育苗的。對所有花卉、蔬菜育苗者來講,其育苗的原理、育苗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方法等都有一定參考價值。編寫和出版本書,我們遵循了以下幾個原則:一是新穎,二是實用,三是系統(tǒng),四是為產業(yè)服務,五是力求圖文并茂和深入淺出的敘述風格。在花卉和蔬菜產業(yè)大發(fā)展的時代,這本書的出版應是恰逢其時。書中介紹了許多新設備、新技術和新概念以及量化的新指標。就穴盤種苗生產而言,它與大田作物生產有著本質的差別,因為穴盤種苗生產是在人工可控條件下來進行的,而大田作物在這一點上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我們在劃分章節(jié)時,就根據其特殊性,進行了調整。如本來應該作為普通材料的介質和穴盤,我們將其作為生產要素列入第二章來敘述。而且全書闡述中的基本出發(fā)點,是怎樣通過努力來充分實現種苗生長所需條件,而非總是要選擇種苗種類來適應已有的溫室環(huán)境條件。雖然本書還可能有諸多不足,但畢竟是符合當前我國實際情況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和系統(tǒng)性都很強。但愿本書的編寫能為我國花卉、蔬菜和種苗產業(yè)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