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shù)據(jù)通信網絡協(xié)議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

定 價:¥24.00

作 者: 吳國新,吉逸編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新世紀網絡課程教材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40132939 出版時間: 2003-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4cm 頁數(shù): 32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計算機網絡》由淺入深地闡述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介紹了當前常用的先進的網絡技術以及網絡的實際應用,反映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一些最新發(fā)展。本書概念準確、內容新穎、圖文并茂。《計算機網絡》共九章,分別介紹了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網絡通信原理、網絡體系結構、常用的局域網技術、廣域網技術、網絡互聯(lián)技術、Internet及其應用技術、網絡管理和網絡安全技術?!队嬎銠C網絡》可作為高等學校計算機或其他相關專業(yè)的本科生、??粕挠嬎銠C網絡課程教材,也可供從事計算機網絡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同時,本書還可與國家教育部新世紀網絡課程建設項目“計算機網絡”結合使用。

作者簡介

暫缺《計算機網絡》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計算機網絡概論
  1.1  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
  1.2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和功能
  1.3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3.1  按跨度分類
  1.3.2  按拓撲結構分類
  1.3.3  按管理性質分類
  1.3.4  按交換方式分類
  1.3.5  按網絡功能分類
  1.4  網絡通信協(xié)議概念
  1.4.1  通信進程
  1.4.2  計算機網絡通信的基本結構
  1.4.3  計算機網絡通信協(xié)議
  1.4.4  計算機網絡通信協(xié)議
  舉例
  思考題
第二章  網絡通信基本原理
  2.1  通信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
  2.2  信道
  2.3  信道帶寬和信道容量
  2.4  調制解調器
  2.4.1  調制解調器的作用
  2.4.2  調制的方法
  2.4.3  組合調制
  2.4.4  信道傳輸速率與調制速率的關系
  2.4.5  調制解調器(Modem)的選擇和應用
  2.4.6  用戶利用電話撥號上網
  2.5  編碼/解碼
  2.6  傳輸編碼
  2.6.1  字符編碼
  2.6.2  通信編碼
  2.7  傳輸方式
  2.7.1  并行傳輸
  2.7.2  串行傳輸
  2.7.3  同步傳輸
  2.7.4  異步傳輸
  2.7.5  同步技術
  2.8  傳輸形式
  2.9  傳輸差錯處理
  2.9.1  反饋重傳法(ARQ)
  2.9.2  停一等協(xié)議
  2,9.3  滑動窗口協(xié)議
  2.10  常用檢錯碼
  2.10.1  檢錯碼的構造
  2.10.2  奇/偶校驗碼
  2.10.3  正反碼
  2.10.4  循環(huán)冗余校驗碼(CRC)
  2.11  傳輸控制規(guī)程
  2.11.1  面向字符型的傳輸控制規(guī)程
  2.11.2  面向比特型的傳輸控制規(guī)程
  2.12  多路復用與集中傳輸
  2.12.1  多路復用
  2.12.2  集中傳輸
  2.13  數(shù)據(jù)交換
  2.13.1  線路交換
  2.13.2  報文交換
  2.13.3  分組交換
  2.13.4  線路交換與分組交換的比較
  2.14  數(shù)據(jù)報和虛電路
  2.14.1  數(shù)據(jù)報(Datagram)
  2.14.2  虛電路(VirtualCircuit)
  2.14.3  數(shù)據(jù)報與虛電路比較
  思考題
第三章  網絡體系結構
  3.1  OSI基本參考模型
  3.1.1  開放系統(tǒng)互聯(lián)/參考模型(OSI/RM)概述
  3.1.2  標準化組織
  3.1.3  我國的國家標準
  3.2  OSI/RM的設計原理
  3.2.1  分解
  3.2.2  抽象
  3.2.3  OSI子模塊(層)劃分的原則
  3.2.4  OSI的層次
  3.2.5  OSI基本參考模型示意圖
  3.3  OSI層與層之間的通信
  3.3.1  OSI層的基本概念
  3.3.2  OSl月艮務原語
  3,3.3  OSI層間通信
  3.3.4  OSI數(shù)據(jù)交換
  3.3.5  OSI數(shù)據(jù)傳輸方式
  3.3.6  OSI/RM的物理映射
  3.4  物理層
  3.4.1  物理層功能
  3.4.2  物理層服務
  3.4.3  物理層協(xié)議
  3.4.4  物理設備之間的連接
  3.4.5  RS-232物理接口
  3.5  數(shù)據(jù)鏈路層
  3.5.1  基于物理層的問題
  3.5.2  數(shù)據(jù)鏈路層功能
  3.5.3  數(shù)據(jù)鏈路層服務
  3.5.4  數(shù)據(jù)鏈路層協(xié)議
  3.5.5  多鏈路規(guī)程(MLP)
  3.6  網絡層
  3.6.1  基于數(shù)據(jù)鏈路層的問題
  3.6.2  網絡層功能
  3.6.3  網絡層服務和協(xié)議
  3.6.4  網絡地址和路由選擇
  3.6.5  數(shù)據(jù)鏈路的復用
  3.7  運輸層
  3.7.1  基于網絡層的問題
  3.7.2  網絡類型
  3.7.3  運輸層功能
  3.7.4  運輸層服務
  3.7.5  運輸層協(xié)議
  3.8  會話層
  3.8.1  基于運輸層的問題
  3.8.2  會話層功能
  3.8.3  會話層采用的技術
  3.8.4  會話層服務
  3.8.5  會話過程控制
  3.8.6  會話層數(shù)據(jù)交換的過程
  3.9  表示層
  3.9.1  基于會話層的問題
  3.9.2  表示層功能
  3.9.3  表示層舉例
  3.10  應用層
  3.10.1  應用層的目的
  3.10.2  文件傳送、訪問和管理(FTAM)
  3.10.3  虛擬終端(VT)
  3.10.4  電文處理系統(tǒng)(MHS)
  3.10.5  電子數(shù)據(jù)交換(EDl)
  3.11  其他網絡體系結構與OSI/RM的對應關系
  3.11.1  TCP/IP協(xié)議集
  3.11.2  1BMSNA體系結構
  3.11.3  Netware體系結構
  3.11.4  WindowsNT/2000體系
  結構
思考題
第四章  局域網
  4.1  局域網的基本概念
  4.1.1  局域網的特性和特點
  4.1.2  拓撲結構和局域網的組建
  4.1.3  傳輸媒體
  4.1.4  傳輸技術
  4.1.5  實際距離和傳播距離
  4.1.6  站地址
  4.1.7  局域網的邏輯結構
  4.1.8  局域網工作原理
  4.2  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CSMA/CD)
  4.2.1  CSMA/CD幀格式
  4.2.2  CSMA/CD幀的最小長度要求—
  4.2.3  數(shù)據(jù)幀實際傳輸時間的估算
  4.2.4  CSMA/CD工作過程
  4.2.5  CSMA/CD的特點
  4.3  以太網
  4.3.1  以太網的媒體訪問控制法
  4.3.2  基于共享式集線器(HUB)的以太網
  4.3.3  基于交換式集線器(Switch)的以太網
  4.3.4  基于全雙工交換機的以太網
  4.3.5  快速以太網(FastEthernet)
  4.3.6  千兆以太網(GigabitEthernet)
  4.3.7  萬兆以太網(10GigabitEthernet)
  4.3.8  各種以太網技術性能比較
  4.3.9  雙絞線的連接
  4.4  令牌總線網
  4.4.1  令牌總線網工作原理
  4.4.2  令牌總線網數(shù)據(jù)幀的一般格式
  4.4.3  令牌總線網數(shù)據(jù)幀的發(fā)送和接收
  4.4.4  令牌總線網的令牌維護
  4.4.5  令牌總線網的特點
  4.4.6  ARCNet
  4.5  令牌環(huán)網
  4.5.1  令牌環(huán)網工作原理
  4.5.2  令牌環(huán)網的MAC幀格式
  4.5.3  令牌環(huán)網工作過程
  4.5.4  令牌環(huán)網的特點
  4.5.5  1BM令牌環(huán)網
  4.6  時間片環(huán)
  4.6.1  時間片環(huán)的基本原理
  4.6.2  時間片環(huán)的數(shù)據(jù)幀格式
  4.6.3  時間片環(huán)工作過程
  4.6.4  時間片環(huán)的特點
  4.7  光纖分布數(shù)字接口(FDDl)
  4.7.1  FDDI的特點
  4.7.2  FDDI的主要技術指標
  4.7.3  FDDI的故障處理
  4.7.4  FDDI的物理層
  4.7.5  FDDI的數(shù)據(jù)鏈路層
  4.7.6  FDDI的工作原理
  4.8  無線局域網
  4.8.1  無線局域網傳輸方式
  4.8.2  無線局域網工作方式
  4.8.3  無線局域網拓撲結構
  4.8.4  無線聯(lián)網標準
  4.8.5  無線局域網的組建
  4.9  邏輯鏈路控制(LLC)子層
  4.9.1  LLC/網絡層接口服務規(guī)范
  4.9.2  LLC/LLC對等協(xié)議規(guī)程
  4.9.3  LLC/MAC接口服務規(guī)范
  思考題.
第五章  廣域網
  5.1  廣域網概論
  5.2  SONET/SDH
  5.2.1  SDH的提出
  5.2.2  SDH原理
  5.2.3  SDH幀結構
  5.3  數(shù)字數(shù)據(jù)網(DDN)
  5.3.1  DDN的特點
  5.3.2  DDN的缺點
  5.3.3  DDN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未來發(fā)展
  5.4  分組交換數(shù)據(jù)網絡(X.25網絡)
  5.4.1  X.25網絡的組成
  5.4.2  X.25網絡的編址方式
  5.4.3  X.25端用戶系統(tǒng)
  5.4.4  X.25網絡的特點
  5.5  幀中繼網絡
  5.5.1  幀中繼的原理
  5.5.2  幀中繼的幀格式
  5.5.3  幀中繼網絡的特點
  5.5.4  幀中繼網絡的發(fā)展
  5.6  綜合業(yè)務數(shù)字網(1SDN)
  5.6.1  1SDN概述
  5.6.2  1SDN的組成
  5.6.3  1SDN的接人速率
  5.6.4  基本速率接H BRl分析
  5.6.5  寬帶綜合業(yè)務數(shù)字網(B-ISDN)
  5.7  非對稱數(shù)字用戶環(huán)路(ADSL)
  5.7.1  ADSL的基礎知識
  5.7.2  ADSL技術的特點和業(yè)務功能
  5.7.3  ADSL的安裝
  5.7.4  ADSL技術與其他常見接人技術的對比
  5.8  異步傳輸模式(ATM)
  5.8.1  ATM的提出
  5.8.2  ATM交換
  5.8.3  ATM網絡環(huán)境
  5.8.4  ATM的特征
  5.8.5  ATM體系結構
  思考題
第六章  計算機網絡互聯(lián)
  6.1  網絡互聯(lián)概述
  6.1.1  網絡互聯(lián)的目的
  6.1.2  網絡互聯(lián)的優(yōu)點
  6.1.3  網絡互聯(lián)準則和應考慮的因素
  6.1.4  網絡互聯(lián)部件
  6.2  轉發(fā)器(Repeater)
  6.2.1  轉發(fā)器的功能
  6.2.2  轉發(fā)器的工作過程
  6.2.3  集線器(HUB)
  6.3  網橋和交換機
  6.3.1  網橋的體系結構
  6.3.2  網橋的常用場合
  6.3.3  網橋的特點
  6.3.4  網橋的路徑選擇
  6.3.5  網橋的應用——以太網交換機
  6.4  路由器(Router)
  6.4.1  路由器的體系結構
  6.4.2  路由器的功能
  6.4.3  路由器的特點
  6.4.4  路由器與網橋的異同
  6.4.5  路由器的用途
  6.4.6  廣域網路由器的配置實例
  6.5  兩層交換和三層交換的概念
  6.5.1  兩層交換
  6.5.2  三層交換
  6.6  網關(Gateway)
  6.7  虛擬網絡
  6.7.1  虛擬網絡的概念
  6.7.2  虛擬網絡的劃分
  6.7.3  虛擬網絡之間的互聯(lián)
  6.8  遠程訪問服務
  6.9  企業(yè)網的組建
  6.9.1  企業(yè)網的組建
  6.9.2  企業(yè)網實例
  6.9.3  校園網實例
  思考題
第七章  Intemet技術及應用
  7.1  Intemet組成
  7.1.1  Internet的提出
  7.1.2  Intemet的結構
  7.1.3  Intemet的管理組織
  7.2  Intemet地址
  7.2.1  InternetIP地址的分類
  7.2.2  Internet規(guī)定的一些特殊地址
  7.2.3  1P地址的分配
  7.2.4  子網掩碼
  7.2.5  專用IP地址
  7.3  域名系統(tǒng)(DNS)
  7.3.1  域名/域名服務器的概念
  7.3.2  域名地址與IP地址的映射
  7.3.3  用戶按域名訪問的過程
  7.3.4  域名服務客戶端的配置
  7.3.5  域名系統(tǒng)(DNS)的工作過程
  7.3.6  提高DNS域名查詢效率的方法
  7.3.7  使用域名服務的有關說明
  7.4  地址映射
  7.4.1  1P地址與物理地址的映射
  7.4.2  物理地址與IP地址的映射
  7.5  TCP/IP協(xié)議集
  7.6  1P協(xié)議
  7.6.1  1P協(xié)議提供的服務
  7.6.2  1P協(xié)議(1Pv4)
  7.6.3  1P數(shù)據(jù)報封裝
  7.6.4  1P路由
  7.6.5  新型IP協(xié)議(1Pv6)
  7.7  傳輸控制協(xié)議(TCP)
  7.7.1  TCP協(xié)議的特性
  7.7.2  TCP端口和連接
  7.7.3  TCP窗口機制
  7.7.4  TCP數(shù)據(jù)的封裝
  7.8  用戶數(shù)據(jù)報協(xié)議(UDP)
  7.9  Intemet報文控制協(xié)議(1CMP)
  7.9.1  1CMP產生的原因
  7.9.2  1CMP協(xié)議的作用
  7.9.3  1CMP報文的形成和傳輸
  7.9.4  1CMP報文的類型
  7.9.5  1CMP應用
  7.10  TCP/IP應用服務
  7.10.1  TCP?IP應用服務工作原理
  7.10.2  遠程登錄(Telnet)
  7.10.3  文件傳輸協(xié)議(FTP)
  7.10.4  簡單郵件傳輸協(xié)議(SMTP)
  7.10.5  WWW
  7.10.6  Intranet和Extranet
  7.10.7  網絡應用Socket編程
  思考題
  第八章  網絡管理
  8.1  網絡管理概述
  8.2  網絡管理的功能
  8.2.1  故障管理
  8.2.2  計費管理
  8.2.3  配置管理
  8.2.4  性能管理
  8.2.5  安全管理
  8.3  網絡管理的體系結構
  8.3.1  OSI網絡管理體系結構
  8.3.2  網絡管理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
  8.3.3  Intemet網絡管理模型
  8.4  簡單網絡管理協(xié)議(SNMP)
  8.4.1  SNMP組成
  8.4.2  SNMP信息分類
  8.4.3  SNMP變量的標識
  8.4.4  簡單網絡管理協(xié)議第二版(SNMPv2)
  8.5  網絡管理產品
  8.6  網絡管理實例
  思考題
第九章  網絡安全
  9.1  網絡安全的重要性
  9.2  網絡非安全因素及采取的措施
  9.2.1  網絡操作系統(tǒng)的安全
  9.2.2  局域網安全
  9.2.3  Internet互聯(lián)安全
  9.2.4  數(shù)據(jù)安全
  9.3  防火墻技術
  9.3.1  防火墻的作用
  9.3.2  分組過濾式防火墻
  9.3.3  代理服務式防火墻(Proxy)
  9.3.4  地址遷移式防火墻(NAT)
  9.3.5  防火墻的位置
  9.4  數(shù)據(jù)加密
  9.4.1  傳統(tǒng)加密算法
  9.4.2  秘密密鑰加密體制
  9.4.3  公開密鑰加密體制
  9.4.4  加密算法的混合使用
  9.5  密鑰管理
  9.5.1  密鑰的管理內容
  9.5.2  密鑰的分配技術
  9.5.3  公開密鑰的全局管理機制
  9.5.4  基于X.509證書的公鑰密碼體制
  9.6  數(shù)字簽名
  9.6.1  數(shù)字簽名的概念
  9.6.2  數(shù)據(jù)完整性的概念
  9.6.3  信息摘錄技術
  9.6.4  內容完整性檢查
  9.6.5  數(shù)字簽名的實現(xiàn)
  9.7  認證技術
  9.8  抗否認、防抵賴服務
  思考題
附錄  縮略詞解釋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