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社會的大量信息,并不會使每個人同樣獲益,因受種種條件如物質設備、地域、性別的影響,反而使個人可接近的信息差距加大。本書認為,不是最新的技術創(chuàng)造了新型社會,而是新技術掩蓋了持續(xù)的不平等和社會分裂,給壓制改革提供了政治方便。史蒂文·拉克斯:利茲大學傳播學院傳播技術和講師,另著有《跨越地平線:傳播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禹建強:新聞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傳播學博士研究生。長期工作在電視業(yè)第一線,在《電視研究》、《中國記者》等核心期刑發(fā)表論文十數篇著有《中國經典媒體個案剖析》。我們生活在信息社會,人們認為,由于新傳播技術的出現,獲得來自全世界的無限信息將促進財富增長,人類健康和社會民主。但信息社會果真如此嗎?由于信息接近權只圈定在世界的少數人口,實際上,誰將會收獲新的信息和傳播技術的果實呢?歐洲和北美洲學者所著的《尷尬的接近權》進行了廣泛的分析,破除了信息社會的神話。這些學者沒有一個有技術恐懼癥,相反他們從大肆炒作中冷靜下來,思考這些新技術在社會中的真正位置。本書認為,不是最新的技術創(chuàng)造了新型社會,而是新技術掩蓋了持續(xù)的不平等和社會分裂,給壓制改革提供了政治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