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斷:所謂“雙胞胎”,是藝術市場和書畫鑒定界的一個俗語,具體指兩張基本上一模一樣的書畫作品。通常認為,其中必有一假,而不可能兩張俱真,甚至兩張俱假,真本另有所在。有時還有“三胞胎”、“四胞胎”等“多胞胎”現(xiàn)象,對其真?zhèn)蔚恼J定,基本上同“雙胞胎”。但事實上,這一“常識”性的認識是有個偏頗的,在鑒別真?zhèn)螘r,它可能會導致錯誤的結論。因為,書畫創(chuàng)作的實際情況,并不排除“雙胞胎”、“多胞胎”兩張俱真、多張俱真的可能。第一種情況,古代的宗教繪畫,它的“創(chuàng)作”實質上是根據“造像量度標準”所規(guī)定的圖樣進行復制,這種圖樣,又稱作“小樣”、“副本”。于是出現(xiàn)了不同時代、不同畫家的作品,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情況。例如,敦煌壁畫中,不同年代、不同洞窟中的《西方凈土變》等等,幾乎都是大同小異的。傳世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以及元代永樂宮三清殿的壁畫《朝元圖》,大體上也是相似的。包括“文化革命”中,劉春華畫了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緊接著全國各地幾乎都有一模一樣的《毛主席去安源》被復制畫出。像這種情況,就不能簡單化地去作孰真孰假的判斷。第二種情況,當某一大師級的畫家,創(chuàng)作了一幅經典的作品,成為繪畫史上的典范,同時人、后世人便來模仿它,也會出現(xiàn)不同時代、不同畫家的作品雷同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