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屬切削基本知識
一、一般名稱及術語
1.工件上的表面
2.刀具的組成要素
3.切削運動
二、刀具的幾何角度
1.確定刀具幾何角度的參考系
(1)靜態(tài)參考系
(2)工作參考系
2.刀具幾何角度的定義
(1)刀具的靜態(tài)幾何角度
(2)刀具的工作幾何角度
3.單刃刀具的幾何角度標注方法
4.刀具幾何角度的換算
(1)同一參考系內的角度換算關系
(2)刀具的靜態(tài)角度與工作角度的換算
5.刀具幾何參數(shù)的選擇
(1)刀具幾何角度的作用及選擇原則
(2)刀尖形狀及其參數(shù)的選擇
(3)切削刃形式及其參數(shù)的選擇
三、切削用量、切削層及材料切除率
1.切削用量三要素及其選擇原則
(1)切削速度
(2)進給量
(3)背吃刀量
2.切削層的參數(shù)
(1)切削層公稱厚度
(2)切削層公稱寬度
(3)切削層公稱橫截面積
3.材料切除率
四、刀具切削部分材料
1.各類刀具材料的基本性能
2.高速鋼的分類、化學成分、性能及用途
3.硬質合金
(1)切削加工用硬質合金的分類、分組代號(GB2075—87)
(2)常用硬質合金的分類、化學成分、力學性能
(3)新牌號硬質合金的使用性能及適用范圍
(4)涂層硬質合金
(5)硬質合金刀片的型號規(guī)格
4.聚晶超硬刀具材料
五、切削過程的基本概念
1.切屑的形成過程及切削力和切削熱
2.積屑瘤
3.切削力及切削功率的估算
(1)材料切除率的切削功率
(z)計算實例
4.刀具的磨損及破損
(1)刀具磨損的形式
(2)刀具磨損的原因
(3)刀具的磨損限度
(4)刀具壽命
(5)解決硬質合金刀具崩刃打刀的措施
六、已加工表面質量
1.衡量表面質量的指標
2.表面粗糙度
(1)各種加工方法所能達到的表面粗糙度
(2)減小表面粗糙度的措施
3.加工硬化及殘留應力
(1)形成加工硬化及殘留應力的原因
(2)加工鋼材時工件表面的硬化情況
(3)減小加工硬化及殘留應力的措施
七、切削液
1.切削液的作用
2.切削液的種類
(1)各種切削液的性能特點
(2)常用切削液的性能及適用范圍
3.切削液的使用方法
八、切屑的控制
1.切屑形狀的分類
2.切屑控制的基本要求
3.斷屑方法及影響斷屑的因素
4.斷屑槽的設計
(1)斷屑槽槽形及其參數(shù)的選擇原則
(2)中等切深下切削低碳鋼或中碳鋼的斷屑槽參數(shù)
(3)中等切深下切削合金結構鋼或工具鋼的斷屑槽參數(shù)
(4)大切深下切削碳素鋼或合金結構鋼的斷屑槽參數(shù)
(5)小切深下切削鋼件的斷屑槽參數(shù)
(6)小月牙洼斷屑槽槽形參數(shù)及斷屑范圍
九、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1.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分級、影響因素及改善途徑
(1)切削加工性的分級
(2)影響切削加工性的因素
(3)改善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途徑
2.不銹鋼的切削加工
(1)不銹鋼的分類
(2)各類不銹鋼的相對加工性系數(shù)
(3)不銹鋼難切削的原因
(4)切削不銹鋼的具體措施
3.高溫合金的切削加工
(1)高溫合金的分類
(2)高溫合金難切削的原因
(3)切削高溫合金的具體措施
4.鈦合金的切削加工
(1)鈦合金的分類
(2)鈦合金難切削的原因
(3)切削鈦合金的具體措施
5.其他難切削材料的加削加工
(1)高硬度材料的切削加工
(2)高錳鋼的切削加工
十、可轉位刀具的簡介
1.可轉位刀具的特點
2.硬質合金可轉位刀片的選擇
(1)可轉位車刀刀片的形狀及斷屑槽選擇
(2)可轉位銑刀刀片的選擇
3.刀片的夾持結構
(1)對刀片夾持結構的要求
(2)車刀刀片的夾持
(3)銑刀刀片的夾持
4.可轉位刀具幾何角度的計算
(1)可轉位車刀的角度計算
(2)可轉位面銑刀的角度計算
第二章 車削加工
第三章 螺紋加工
第四章 孔加工
第五章 拉削
第六章 銑削
第七章 刨削
第八章 齒輪加工
第九章 磨削
第十章 刀具的刃磨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