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來到這里的人,都會被它的美麗和蒼涼深深吸引。每一位離開這里的人,都會因它的蒼涼和美麗深深惋惜。我第一次踏上這個偏僻而遙遠的戈壁灘,是個冬天??諘鐭o垠的浩瀚大漠,它是那樣的荒涼,荒涼中透著人性的呼喚——那就是胡楊!景愛,遼寧本溪人。先后在吉林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中國治沙暨沙業(yè)學會理事,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自1973年開始沙漠考古,足跡遍及中國北方沙漠草原地區(qū),兩次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提出了“沙漠化二重性”的論斷,即沙漠化既是自然現(xiàn)象,又是社會現(xiàn)象,是人類活動作用于自然的結果。人類活動是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改變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使人類與自然處于和諧狀態(tài),是防治沙漠化的基本途徑。這一論斷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贊同。由于在沙漠化研究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被收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和中國治沙名人錄,被稱作“沙漠考古第一人”。除本書外,還著有《中國北方沙漠化的原因與對策》(國家“八五”規(guī)劃重點科技專著)、《尼雅之謎》(被評為20世紀文博考古最佳圖書)、《沙漠考古通論》、《沙漠考古》、《警報:北京沙塵暴》、《走近?襯貳4送?,还著有历史文捂y?4種,合編合譯著作7種。弱水下游古居延海一帶,曾是水草豐美的綠洲,出現(xiàn)過燦爛的古代文明。唐代詩人王維在此留下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千古名句,然而時過境遷,如今這里已變成戈壁和沙漠的死亡世界。本書向讀者提示了歲月滄桑的痕跡,指出了人類應當善待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謀求共存共榮,實現(xiàn)人類和自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