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光社,1942年生,遼寧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1年研究生畢業(yè),獲碩士學位。除在《文史》、《文學評論》、《古代文學理論研究》、《文學遺產》、《文心雕龍學刊》等刊物發(fā)表論文外,有專著《文心十論》、《勢與中國藝術》(1990年第1版,2002年修訂再版更名為《因動成勢》)、《雕龍遷想》、《劉勰及其文心雕龍》、《中國古代美學發(fā)生論》、《原創(chuàng)在氣》等;為《魏晉南北朝文學作品譯注講析》的兩主編之一及主要撰稿人,并出版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夏天的寓言》。TOP目錄 序引論第一節(jié) 極富啟示性的思考一 警示文明與自然的沖突二 對物我關系和人神關系的思考三 對生命價值取向、對個體與群體關系的思考四 莊子哲思對于美學和藝術實踐的影響第二節(jié) 卓異的思維方式第三節(jié) 范疇的“心解”——做與莊子交流的“忘言之人”第一章 “心”論的范疇系列第一節(jié) 說莊子的“游”——對精神自由的形象化詮釋一 從《逍遙游》談起——莊子,中國詮釋自由的第一人 二 “游”的本義及其引申和提升三 “游心”點明了范疇的指域四 自然生命的暢游五“游”范疇的基本傾向六 共“游”的超人和造物者七 “游”與藝術(上)——藝術領域清越悠遠的回響八 “游”與藝術(下)——境界說的另一源頭第二節(jié) 莊子論“忘”——心靈的凈化和無差別境界的追尋一 忘年忘義,振于無竟二 坐忘——“忘”的遞進層次和動靜組合三 忘言——對媒介功能局限的超越四 “忘”的取舍五 結語:心靈需要凈化,思維需要空間第三節(jié) 說“虛靜”、“心”、“神”和“體”一 說“虛靜”二 說“心”三 說 “神”四 說“體”第四節(jié) 說“明”一 “明”的語義內涵和文化意義二 釋“以明”三 葆光·朝徹·瞻明·天光第二章 “天”論的范疇系列第三章 “物”論的范疇系列第四章 “言”論的范疇系列和《莊子》語匯馀論附困惑與啟示同在的古代范疇研究后記 TOP 其它信息 裝幀:平裝頁數(shù):381版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