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的誕生》是德國現代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ische,1844—1900第一部較為系統(tǒng)的美學和哲學著作,寫于1870一1871年間。從書名來看,本書是對作為文學形式之一的悲劇的探討,但實際上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闡述了作者的許多哲學思想,因而可說是他的哲學的誕生地,是一本值得重視的著作。尼采出生于東普魯士的薩克森省,他的家庭比較重視宗教教育。其父是一位牧師;母親是一位虔誠的教徒,由于其父早逝,他的母親對他有較大的影響。尼采自幼聰穎好學,但性格孤僻、敏感。他先后到波恩大學和萊比錫大學學習神學和古典文獻學。在萊比錫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后,隨即應聘到巴塞爾大學任客座教授,年僅26歲。他的主要著作有《查拉圖斯脫拉如是說》、《強力意志》等?!侗瘎〉恼Q生》一書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對悲劇進行純理論的探討,而是從人生哲學的角度探討了悲劇與人生的關系,提倡一種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建立起一種悲劇人生觀。本書共25節(jié),第1節(jié)至第15節(jié)討論了古希臘藝術的起源、發(fā)展,悲劇的誕生,悲劇的主要特征,悲劇的滅亡等問題。第16節(jié)至第25節(jié)的主要內容是:結合近代文學藝術和文化的發(fā)展,尤其是結合近代德國藝術與社會的現實,討論了悲劇與音樂藝術形式的關系,悲劇的再生,以及在悲劇的再生中德意志民族所起的作用等問題。貫穿于本書的兩個基本概念是日神和酒神。日神阿波羅是光明之神,在其光輝中,萬物顯示出美的外觀;酒神則象征情欲的放縱,是一種痛苦與狂歡交織著的癲狂狀態(tài)。尼采以日神和酒神象征說明古希臘藝術的起源和發(fā)展,及人生的意義。由日神產生了造型藝術,如:詩歌和雕塑,由酒神沖動產生了音樂藝術。人生處于痛苦與悲慘的狀態(tài)中,日神藝術將這種狀態(tài)遮掩起,使其呈現出美的外觀,使人能活得下去,希臘神話就是這樣產生的。酒神沖動則把人生悲慘的現實真實地揭示出來,揭示出日神藝術的根基,使個體在痛苦與消亡中回歸世界的本體。尼采認為,古希臘藝術產生于日神沖動和酒神沖動。悲劇產生于二者的結合。悲劇是不斷地走向日神形象世界的酒神歌隊。在悲劇中,一方面是酒神的合唱抒情,一方面是日神的舞臺夢境。但酒神是悲劇的根據和基礎。當古希臘悲劇作家歐里庇得斯試圖將悲劇安放在日神的基礎上時,悲劇就走向了滅亡。 尼采的悲劇世界觀強調,只有在酒神狀態(tài)中,人們才能認識到個體生命的毀滅和整體生命的堅不可摧,由此才產生出一種快感,一種形而上的慰藉。在悲劇中所體現出的人生態(tài)度是一種非科學的、非功利的人生態(tài)度。尼采對西方自蘇格拉底以來的理性主義的、科學主義的和功利主義的人生觀進行了猛烈的批判。認為它們是一種淺簿的樂觀主義。它們只能使人類喪失其生存的基礎,人類只有在悲劇的再生中才能實現自我拯救。尼采對西方近代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積極的意義。但總的來說,從人的本能出發(fā),視酒神狀態(tài)為人生的基礎,這是其反理性主義的根據,也是其強力意志學說的根據,在閱讀時,應對其進行批判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