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壞死是影響運動系統(tǒng)功能繼發(fā)性和原發(fā)性的疾病,百余年來,在從事骨外科專家學者的潛心研究下,尤其是在生物力學、生物材料、人工關節(jié)替代和顯微外科技術研究的基礎上,使骨壞死的診斷治療取得了飛躍性發(fā)展。作者以骨壞死的研究為中心綜述了大量的國內外資料,總結了20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和科研成果,撰寫出具有最新研究進展意義的《骨壞死》,并首次將無菌性骨壞死、有菌性骨壞死及化學物理性骨壞死分類進行敘述,從而達到全面、系統(tǒng)的介紹骨壞死的診斷、治療和康復過程,使這個過程在科學研究基礎上不斷發(fā)展,成其一門專業(yè)性質較強的科學。全書共九章,首先全面的回顧了骨壞死的研究進展情況,并對骨壞死的病因學和病理學進行仔細的論述。在病理學章中,結合大量的病理切片資料對不同的骨壞死的特點分別做出了描寫,使其力求具有骨壞死病理學的全面性和權威性。影像學章中,作者不僅綜述了國內外學者的觀點,同時介紹了自己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還結合大量影像學資料進行細致描述,為臨床研究提供參考。臨床診斷學章中,從臨床醫(yī)師實用性入手,講述了各類骨壞死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要點。臨床基礎學章中,作者著重圍繞臨床的實驗研究、顯微解剖學和生物力學,使讀者對骨壞死的基礎研究能夠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臨床治療學章是本書的中心內容,全面敘述了不同的治療方法及適應證,給臨床醫(yī)師在針對骨壞死的治療方面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參考。在護理學和康復學章中,不僅重視有關圍手術期的各項工作特點,同時也講述了關節(jié)康復的要點,以期改變臨床醫(yī)師重治療、輕康復的認識問題。本書近90萬字,收集了大量的病理學、影像學照片和繪圖580余幀,使其圖文并茂。全書內容深入淺出,力求對骨壞死進行具體、全面、系統(tǒng)的描述。各章從不同專業(yè)角度來撰寫,既有全面性也有其獨立性,以滿足各專業(yè)醫(yī)師讀者的需求。我們還邀請了我國著名骨科專家朱盛修教授做本書的編審把關工作,從而更增加了本書的參考價值和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