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小冊子,雖然篇幅并不長,卻探及到博弈論、一般經濟理論、語言學以及認知科學的許多深層次問題,第一次系統地將經濟學建立在語義學和語用學分析的基礎上。本書是作者1996年在劍橋丘吉爾學院所做的"丘吉爾講座"和1998年在美國西北大學所做的"史懷哲講座"的兩次講演稿集合而成的。作者從主流和經典博弈論的最大化假設來建構他的語言的經濟分析,即表達者用最簡單的話(utterance),讓接受者(聽者)最精確地理解自己表述的含義。第一次系統地將經濟學建立在語義學和語用學分析的基礎上,指出語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目標,"就是要解釋自然語言的特征是怎樣與某種'理性'函數的最優(yōu)化相一致的",或者說是語言的語義結構,是否受最優(yōu)化選擇法則的支配?魯賓斯坦的具體貢獻,是將博弈論首先"語言學"化了,把博弈行為闡釋為對話行為,從而在貨幣交換之外,另辟出一條語言交換之路。作者的研究,雖然從語言學角度看,似乎還顯得幼稚,與其博弈論上的顯赫成就不相匹配,但這個研究方向卻意義重大。因為他接觸到了后現代經濟中最前沿的部分,也就是信息經濟不同于貨幣經濟的特殊部分,在物質交換和貨幣交換之外,他把握了"語言交往"這個主題,從而實現了話語的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