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道教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丹道

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丹道

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丹道

定 價:¥48.00

作 者: 胡孚琛,呂錫琛著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道教

ISBN: 9787801901910 出版時間: 2004-06-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1cm 頁數(shù): 75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讀一本書可以得到一門學科的全部專業(yè)知識!讀一本書可以開發(fā)智慧,得到健身養(yǎng)生之法!讀一本書可以打開道學文化的新領地!胡孚琛同志的這本《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丹道》可以說是他二三十年來研究所取得的可喜成果,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胡孚琛,哲學博士,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宗教學會理事,專門從事道家與道教文化的研究和教學。主要著作有《魏晉神仙道教——抱撲子內篇研究》、《道教通論》、《道臧?敕鴆亍貳ⅰ兜瀾討盡返齲鞅唷噸謝瀾檀蟠塹洹罰⒈礪畚?70余篇。呂錫琛,現(xiàn)為中南大學文法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香港道教院客座教授、湖南省船山學社副社長、湖南省孔子學會理事、湖南省監(jiān)獄管理局特邀教育顧問等職。主要從事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已出版《道家方士與王朝政治》、《道家與民族性格》、《中國文化通志社會理想志》(合著)等專著,在《哲學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70余篇;主持并完成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7項。本書中特設“方術篇”是很有意義的?!胺叫g”在中國文化中有其特殊地位,而且常常帶有某種神秘性,如何透過其神秘性了解其中的真實價值,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而胡孚琛同志原來是學化學的,有著很好的科學訓練,因此他能夠較好地把各種“方術”實事求是地加以梳理,并討論其現(xiàn)代意義,對此問題的深化是有重要啟發(fā)的。一種學術思想及其方法如果只是作歷史的研究和闡釋固然很有意義,但如果能進一步討論其現(xiàn)代意義可以說將會使學問的深入發(fā)展和造福人類更有意義?!暗缹W文化的現(xiàn)代意義”一章討論了“道家文化”對當前人類社會的科學、哲學、宗教等等方面的意義,應說有一定的開創(chuàng)性。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一日千里,許多我們過去不了解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都可以用科學加以說明,或者為科學實驗所證實。但是到目前為止,人類無論是對自然界,特別是對人類自身的許多方面仍然是盲無所知的,或者雖有某些假說,但卻尚不能證實。而人如果說與其他動物有什么不同,我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提出許許多多奇怪的沒有答案的問題,喜歡探索那些“未知”的東西。從古到今、從東到西的各個民族在不同時期不同環(huán)境下,提出過許多奇奇怪怪的問題,并試圖給這些奇奇怪怪的問題以解釋,雖然后來被證明他們的解釋并不一定正確,但那些奇奇怪怪的問題中有不少確是有價值的“真”問題。對那些看起來好像沒有什么意義的奇奇怪怪的問題也許正是我們應該不斷去探索的寶庫,研究它正是推動人類進步、科學發(fā)展的巨大動力。因此,我認為,?躚芯坑惺彼貿齙慕崧劭贍蓯譴砦蟮?,但提出讨论的问甜t詞種匾???

作者簡介

  胡孚琛,哲學博士,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宗教學會理事,專門從事道家與道教文化的研究和教學。主要著作有《魏晉神仙道教::抱撲子內篇研究》、《道教通論》、《道臧與佛藏》、《道教志》等,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發(fā)表論文70余篇。呂錫琛,現(xiàn)為中南大學文法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香港道教院客座教授、湖南省船山學社副社長、湖南省孔子學會理事、湖南省監(jiān)獄管理局特邀教育顧問等職。主要從事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已出版《道家方士與王朝政治》、《道家與民族性格》、《中國文化通志社會理想志》(合著)等專著,在《哲學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70余篇;主持并完成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7項。

圖書目錄

湯一介先生序
黃心川先生序
葉秀山先生序
壹、通論篇
第一章 為道學正名
第二章 道學的文化淵源
第三章 傳統(tǒng)文化與道學之演變
  第一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哲學的突破”
  第二節(jié) 中國的國情與諸家學派
  第三節(jié) 道家學術之形成和演變
  第四節(jié) 道家學術的發(fā)展線索
  第五節(jié) 道學的八大支柱
  第六節(jié) 道學的人格略述
第四章 道學的中心患想
  第一節(jié) 道學的道論
  第二節(jié) 中和之德
  第三節(jié) 破除諸誤解
  第四節(jié) 常道舉要
第五章 道學文化的現(xiàn)代意義
  第一節(jié) 世紀之交的科學、哲學和宗教
  第二節(jié) 道學文化對現(xiàn)代社會的啟示
  第三節(jié) 道學和 l世紀的新文化
貳、道家篇
第一章 先秦時期的老莊哲學
  第一節(jié) 初創(chuàng)道家學派的《老子》
  第二節(jié) 道家思想的傳播和演化
  第三節(jié) 莊子學派
第二章 秦漢時期的黃老之學
  第一節(jié) 以道為宗,兼采眾長的《呂氏春秋》
  第二節(jié) 綜合南北道家的《淮南子》
  第三節(jié) 黃老養(yǎng)生之學
第三章 魏晉時期的玄學
  第一節(jié) 王弼的玄學思想
  第二節(jié) 阮籍、嵇康對玄學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郭象對玄學的深化
第四章 隋唐時期的重玄學
  第一節(jié) 成玄英、李榮的重玄學
  第二節(jié) 杜光庭的重玄學
第五章 宋元明清時期的內丹心性學
  第一節(jié) 金丹派南宗先命后性的心性理論
  第二節(jié) 全真道先性后命的內丹心性學
  第三節(jié) 王志謹以性統(tǒng)命的心性之學
  第四節(jié) 李道純綜合南北的心性學
小結
叁、道教篇
第一章 何謂道教
  第一節(jié) 道教的定義
  第二節(jié) 道教產生的條件
  第三節(jié) 道教的特征
第二章 道教的發(fā)展史
  第一節(jié) 方仙道、黃老道和巫鬼道
  第二節(jié) 漢末早期道教
  第三節(jié) 魏晉時期過渡性的道教
  第四節(jié) 南北朝道教的改革和成熟
  第五節(jié) 隋唐五代道教的繁榮和國教化
  第六節(jié) 宋遼金元時期道教的繁衍和創(chuàng)新
  第七節(jié) 明清道教的衰落和世俗化
  小結
第三章 道教的科儀、齋醮和戒律
第四章 道教的現(xiàn)狀和前景
  第一節(jié) 道教發(fā)展的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 我國內地主要道觀和道士們的生活
  第三節(jié) 道教發(fā)展的前景
肆、方術篇
第一章 存思、導引、氣法、健身術
  第一節(jié) 按摩、導引和武術
  第二節(jié) 辟谷、服氣與采氣
  第三節(jié) 存思、守一和坐忘
  第四節(jié) 行暴、布蒸及胎息
第二章 醫(yī)藥、服食和養(yǎng)生
  第一節(jié) 道教醫(yī)藥學
  第二節(jié) 服餌、美容和食療
  第三節(jié) 衣食起居和攝生
  第四節(jié) 睡方與睡功
第三章 房中養(yǎng)生學
  第一節(jié) 房中養(yǎng)生學的文化淵源和見存文獻
  第二節(jié) 房中養(yǎng)生學的歷史發(fā)展簡況
  第三節(jié) 房中養(yǎng)生學的理論原則和房中術的基本內容
 第四章 外丹黃白術
  第一節(jié) 外丹黃白術的歷史演變
  第二節(jié) 煉丹家的思想脈絡和理論體系
  第三節(jié) 金丹術的操作程序與化學反應
第五章 中國術數(shù)學
  第一節(jié) 中國術數(shù)學的由來
  第二節(jié) 術數(shù)學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術數(shù)學的流傳
  第四節(jié) 從學術觀點看術數(shù)學
伍、丹道篇
第一章 道教中的神靈和仙真
  第一節(jié) 道教的神靈信仰
  第二節(jié) 仙的信仰和諸仙真
  第三節(jié) 道教俗神
第二章 仙人的境界
第三章 仙人之路
第四章 內丹學的源流
  第一節(jié) 內丹學概說
  第二節(jié) 內丹學的初傳
  第三節(jié) 內丹理論體系的形成
  第四節(jié) 內丹學的成熟和繁衍
第五章 鐘呂丹法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 各派丹法要訣
  第一節(jié) 南宗丹法要領
  第二節(jié) 北宗功法訣要
  第三節(jié) 中派丹法特點
  第四節(jié) 東派功法概說
  第五節(jié) 西派丹法簡述
  第六節(jié) 文始派丹法提要
  第七節(jié) 三豐派丹法略講
  第八節(jié) 青城派丹法指要
  第九節(jié) 三峰采戰(zhàn)之泥水丹法
第七章 內丹基本理論揭秘
第八章 內丹修持入門
  第一節(jié) 讀書和求師
  第二節(jié) 內丹的功效
  第三節(jié) 修持丹功的年齡和條件
  第四節(jié) 入室行功述要
第九章 內丹修煉的基本步驟
第十章 自身清凈派丹法程序
第十一章 同類陰陽派丹法程序
第十二章 女金丹述要
小結
陸、道藏篇
小引
第一章 早期道書的造作和自由造經時期
第二章 三洞四輔分類法及有關道經
  第一節(jié) 三洞四輔之義略述
  第二節(jié) 七部經書的內容和由起
第三章 南北朝及隋代道經的編纂
  第一節(jié) 陸修靜總括三洞經書
  第二節(jié) 梁代道經和《玉緯七部經書目》
  第三節(jié) 北周時編纂道經
  第四節(jié) 隋代的道經
第四章 唐宋金元時期的《道藏》
  第一節(jié) 唐代編纂《道藏》
  第二節(jié) 宋代的《道藏》
  第三節(jié) 金、元的《道藏》
第五章 明清的《道藏》和藏外道書
  第一節(jié) 明《正統(tǒng)道藏》和《萬歷續(xù)道藏》
  第二節(jié) 清代以后的《道藏》和《道藏輯要》
  第三節(jié) 《道藏》以外的道書
余論
附錄一
  《道學通論·丹道篇》補遺
附錄二
   世紀的新道學文化戰(zhàn)略

增訂版后敘
【媒體評論】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