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根,生于江西,居于福建,先從軍后從文。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中文系,從事于現(xiàn)代作家與作品研究,愛好和興趣卻廣泛,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傳記文學、影視文學都有嘗試,尤愛攝影。著有《特性與魅力》(評論集)、《永遠的愛心·冰心》(長篇傳記)、《林語堂:山地的孩子》(圖文畫傳)、《慰冰湖情思》(風評傳)(專著)等15種,曾獲福建省優(yōu)秀文學作品獎、解放軍文藝獎和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等,為國家一級作家,現(xiàn)供職于福建省文聯(lián)。權威評論說,在中國當代詩歌史上,在每一個年代(從50年代到“文革”中的70年代直至21世紀的初年),都留有傳世之作的詩人,沒有一位能與蔡其矯匹比!縱然是艾青。蔡其矯,作為一個青年詩人,出現(xiàn)在50年代的新中國詩壇,很有一點不凡。他來自解放區(qū),是個三八式的老革命,但他的詩卻沒有一點老革命的姿態(tài)。他特立獨行,真實自我,卻神奇般地避過了許多政治風浪。在極左的60年代,他大聲呼喊:讓我高舉訂盟的酒杯,為永駐的春天歡呼;太陽萬歲!月亮萬歲!星辰萬歲!少女萬歲!愛情和青春萬歲!他大膽表白:為了一次快樂的新吻,不惜跌得粉身碎骨。這兩句詩是他生命的格言。在驚嘆詩人坦城的同時,人們都為他捏了一把汗,因為在他詩情噴發(fā)的時候,身邊的女性也像走馬燈一樣旋轉。詩人沒有粉身碎骨,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然而,詩人沒有放棄詩歌,更沒有從異性造成的旋渦中急流勇退。艾青問他,付出這樣的代價,是不是后悔?他說,不后悔。他不但不后悔,到了八十有六的今天,仍雄風猶在,春心依舊,詩情不絕,而且,還把一切火一樣地公開了。蔡其矯,一位大情真愛的世間男兒。蔡其矯,一名敢說能愛的詩壇獨行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