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6年在巴黎出版的《中國近事報道》是法國耶酥會士李明在華期間寫給國內要人的通信匯編。作為第一本親歷者的個人書信集,該書出版后在歐洲引起轟動,四年間再版五次,還被譯成英、意、德文出版,后因禮儀之爭此書成為禁書,被塵封近三個世紀,1990年才得以重新面世?!吨袊聢蟮溃?687-1692)》被譯成中文出版還是第一次。全書收入書信十四封,李明以自己在華七年間的親身經歷,對康熙年間的中國作了詳盡的介紹,內容涉及氣候、地質、物產、建筑、醫(yī)學、動植物、語言文字、風俗、宗教等方方面面,為歐洲人睜開眼睛看東方提供了少有的第一手資料。1696年于巴黎出版的《中國近事報道》是法國傳教士李明來華期間寫給國內要人的通信匯編。該書共收錄十四封書信。首版為兩卷本,出版獲得巨大成功,短短四年間法文重版五次,并有英文、意大利文及德文譯本。然而,1700年巴黎索爾邦神學院的一紙禁令竟將其塵封了近三個世紀,直至1990年再版。全書按書信分章節(jié),共十四封信。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對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做了詳盡的報道。在信件排列上,作者并未對收信人的地位高低給以太多的重視,而是根據信中談論的材料的順序來安排。第一封信介紹暹羅(今泰國)—北京之行,是對如何來到中華帝國做個交待;第二封信談的是皇帝召見及京師情況;第三、四封信介紹中國城市、房屋建筑、氣候、土地、運河、水道及物產;然后,進而言及中國人的國民特性、習慣、優(yōu)缺點、語言、文字、道德及中國人的才智;后面幾封信談的則是更深層的問題,如政府和政治、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基督教在中國的立足和發(fā)展。直到18世紀中葉,法國耶穌會士還是遠東見聞幾乎獨一無二的介紹者。但是,他們的作品都是集體創(chuàng)作,并且都是由一個出版者兼新聞檢查官杜赫德神父編輯成冊的,而他本人卻從未到過中國。而《中國近事報道》卻是李明神父個人對中國的全面報道。他的風趣、他特有的毫不妥協(xié),文筆的幽默和自然流暢都未經過任何文學上的包裝。該書的真實性是它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而借助這本書,歐洲人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是世界上僅有的文明人,從而使歐洲人信念的支柱發(fā)生了動搖,直接有損于歐洲中心論,這是該書的真正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