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軟件再工程模式
為什么我們要實施軟件再工程
對象技術有什么特殊
再工程生命周期
再工程模式
再工程模式的形式
再工程模式圖譜
第一部分 反向工程
第2章 設定方向
影響因素
概述
模式2. 1:遵循基本準則,
模式2. 2:指派一名領航員
模式2. 3:在圓桌會議上發(fā)言
模式2. 4:最有價值的優(yōu)先
模式2. 5:修正問題, 而非消除癥狀
模式2. 6:如果還沒有壞, 就不要修補它
模式2. 7:保持簡單
第3章 首次接觸
影響因素
概述
下一步
模式3. 1:與維護人員交談
模式3. 2:在一小時內通讀所有代碼
模式3. 3:瀏覽文檔
模式3. 4:在演示中采訪
模式3. 5:模擬安裝
第4章 初始理解
影響因素
概述
下一步
模式4. 1:分析持久數(shù)據(jù)
模式4. 2:推測設計
模式4. 3:研究異常實體
第5章 詳細模型獲取
影響因素
概述
下一步
模式5. 1:綁定代碼和問題
模式5. 2:為理解而重構
模式5. 3:步進執(zhí)行
模式5. 4:尋找約定
模式5. 5:向過去學習
第二部分 再工程
第6章 測試:生命的保障
影響因素
概述
模式6. 1:為推動演化而編寫測試
模式6. 2:增量式擴充測試庫
模式6. 3:使用測試框架
模式6. 4:測試接口而非實現(xiàn)
模式6. 5:記錄業(yè)務規(guī)則作為測試
模式6. 6:為理解而編寫測試
第7章 移植策略
影響因素
概述
模式7. 1:讓用戶參與
模式7. 2:建立信心
模式7. 3:增量式移植系統(tǒng)
模式7. 4:原型化目標解決方案
模式7. 5:總保持一個運行版本
模式7. 6:每次改變之后進行回歸測試
模式7. 7:建立通往新城鎮(zhèn)的橋梁
模式7. 8:提供正確的接口
模式7. 9:區(qū)分公共的和已發(fā)布的接口
模式7. 10:失效過時接口
模式7. 11:保持熟悉度
模式7. 12:在優(yōu)化前使用分析器
第8章 檢測重復代碼
影響因素
概述
模式8. 1:機械地比較代碼
模式8. 2:將代碼可視化成點狀圖
第9章 重新分布責任
影響因素
概述
模式9. 1:使行為更靠近數(shù)據(jù)
模式9. 2:消除導航代碼
模式9. 3:分解全能類
第10章 轉換條件分支到多態(tài)
影響因素
概述
模式10. 1:轉換對自身類型的檢查
模式10. 2:轉換對調用者類型的檢查
模式10. 3:提取狀態(tài)
模式10. 4:提取策略
模式10. 5:引進空對象
模式10. 6:轉化條件分支為注冊
附錄 模式簡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