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Internet是如何工作的 2
第1章 計算機是如何通信的 4
1.1 OSI模型 5
1.2 開放系統(tǒng)和專用系統(tǒng) 5
1.3 7層結構 6
1.4 概覽——OSI模型 7
1.5 WWW的站點如何解決請求爆炸 9
1.6 Internet基礎結構:連接方式 10
第2章 TCP/IP與IP尋址 12
2.1 計算機使用統(tǒng)一的語言 13
2.2 概覽——TCP/IP 14
2.3 概覽——TCP/IP功能 15
2.4 概覽——TCP/IP發(fā)展歷史 16
2.5 概覽——IP尋址 17
2.6 概覽——子網劃分 18
2.7 DNS(域名系統(tǒng)):域名與IP地址匹配 19
2.8 概覽——IP協(xié)議第6版(IPv6) 20
2.9 IPv6概覽 :自動配置、安全、NAT(網絡地址轉換)和PAT(端口地址轉換) 21
2.10 NAT和PAT 22
第3章 Internet的應用 24
3.1 去虛擬教室 25
3.2 E-Learning的信息傳輸機制 26
3.3 其他的Internet應用 26
3.4 概覽——E-Learning 27
3.5 Internet 應用:E-Learning 29
3.6 Internet應用:電子郵件 30
3.7 Internet應用:對等體到對等體的共享 31
第2部分 Internet上的電話和電影 32
第4章 IP電話 34
4.1 通過網絡打電話 35
4.2 IP電話實現的構成 35
4.3 實現模型 37
4.4 概覽——IP電話 38
4.5 概覽——服務質量和打電話 39
4.6 IP電話網絡分析 40
4.7 免付通行稅——長途電話節(jié)省金錢 41
4.8 概覽——IP語音 42
第5章 IP呼叫中心 44
5.1 為什么不能與真人交談 45
5.2 呼叫中心分析 45
5.3 從呼叫方到代理,從代理到呼叫方 45
5.4 有效地管理呼叫方與呼叫代理 46
5.5 客戶交互的新方法 46
5.6 概覽——IP呼叫中心 47
5.7 概覽——呼叫流和其他的cool stuff 48
5.8 呼叫中心——電話推銷商(以電話的方式推銷商品) 49
5.9 呼叫中心——技術支持中心 50
第6章 使用隧道實現IP會聚 52
6.1 通過IP網絡傳輸所有類型的傳輸流 53
6.2 概覽——IP會聚 55
第7章 組播 58
7.1 沒有泛洪的情況下看電影 59
7.2 概覽——IP組播協(xié)議 61
7.3 帶寬節(jié)省 63
第8章 視頻會議 64
8.1 通過網絡進行視頻會議 65
8.2 基于IP的視頻會議組件 66
8.3 視頻會議:說話的人都到一起來 67
8.4 概覽——視頻會議 68
8.5 概覽——視頻會議:區(qū)域 69
第3部分 使網絡安全 70
第9章 安全 72
9.1 網絡安全 73
9.2 身份認證 73
9.3 外圍安全 73
9.4 數據隱蔽 73
9.5 安全監(jiān)聽 73
9.6 策略管理 73
9.7 身份認證和網絡許可控制 74
9.8 概覽——安全 75
9.9 物理安全和邏輯安全 78
9.10 保護網絡防止竊取和惡意攻擊 79
9.11 概覽——身份認證 80
9.12 概覽——身份認證的好處 81
9.13 認證 82
9.14 概覽——認證服務器 83
第10章 黑客 84
10.1 概覽——黑客 85
10.2 概覽——黑客類型 86
10.3 DoS攻擊 88
10.4 偵聽和欺騙 90
第11章 防火墻和IDS 92
11.1 外圍保護 93
11.2 離開網絡 93
11.3 防火墻的保護 93
11.4 入侵檢測系統(tǒng) 94
11.5 跟上時間的步伐 94
11.6 概覽——防火墻和IDS 95
11.7 三部分防火墻系統(tǒng) 96
11.8 防火墻和IDS 97
11.9防火墻保護措施 98
第12章 VPN 100
12.1 Internet上的安全連網 101
12.2 使安全IPSec連接變得安全 102
12.3 概覽——虛擬專用網 103
12.4 概覽——VPN體系結構 104
12.5 概覽——IP協(xié)議安全和MPLS 105
12.6 VPN:建立IPSec連接 106
第13章 客戶認證和公鑰加密 108
13.1 概覽——加密 109
13.2 概覽——DES和密鑰交換 110
13.3 概覽——加密和OSI層 111
13.4 客戶認證 112
第4部分 流量是如何傳輸的 114
第14章 以太網 116
14.1 以太網的歷史 117
14.2 什么是以太網 117
14.3 以太網的演變 118
14.4 概覽——以太網 119
14.5 以太網——共享媒體和沖突的解決 121
第15章 LAN交換 122
15.1 更快的計算機需要更快的網絡 123
15.2 交換基礎——網橋 123
15.3 交換以太網 123
15.4 虛擬的LAN 124
15.5 交換機接管了整個網絡 124
15.6 概覽——LAN交換 125
15.7 概覽——虛擬LAN 127
第16章 路由和交換 128
16.1 網橋和交換機 129
16.2 路由器 130
16.3 路由器橋接和交換機路由 131
16.4 路由器和交換機 132
16.5 概覽——路由 134
16.6 概覽——路由:平面路由VS分層路由,域內路由VS域間路由 135
16.7 概覽——距離向量路由和鏈路狀態(tài)路由 136
第17章 移動網絡和無線網絡 138
17.1 扔掉那些固定的電線 139
17.2 概覽——無線LAN 141
17.3 概覽——無線LAN和漫游 142
17.4 概覽——無線網橋和安全 143
第5部分 讓網絡時刻保持工作 144
第18章 災難恢復 146
18.1 當網絡停止工作時會發(fā)生什么 147
18.2 DR計劃 147
18.3 反彈(resiliency)和備份服務 148
18.4 有準備的測試 148
18.5 概覽——災難恢復 149
18.6 數據恢復:災難性的全面失敗 151
第19章 高可用性 152
19.1 24×7 153
19.2 避免停機的設計方法 154
19.3 概覽——高可用性 156
第20章 網絡管理 160
20.1 在遠端保持網絡正常工作 161
20.2 網絡文檔:必須存在 161
20.3 網絡管理協(xié)議 162
20.4 疑難解析工具 163
20.5 概覽——網絡管理 164
20.6 網絡管理 165
第21章 QoS 166
21.1 QoS:飛行員和空中交通控制者 167
21.2 概覽——服務質量 169
21.3 概覽——確保分組到達的準時性和完整性 170
21.4 概覽——流量工程和LFI 171
21.5 低等待時間的排隊邏輯:分組是如何被按先后次序傳輸的 172
第22章 路由選擇協(xié)議 174
22.1 在網絡上靈活地傳輸流量 175
22.2 路徑決策 175
22.3 分組轉發(fā) 175
22.4 決定通過網絡的最佳路徑 176
22.5 路由算法的不同 176
第23章 生成樹 178
23.1 保護“扁平地球”網絡 179
23.2 生成樹基礎 179
23.3 生成樹概覽 181
23.4 生成樹概覽:它是如何工作的 182
23.5 概覽:鏈接、路徑和詩(poem) 183
第6部分 在街區(qū)和世界范圍內傳輸信息 184
第24章 校園網和分層設計 186
24.1 構建易于使用的網絡 187
24.2 概覽——分層校園網設計 188
24.3 概覽——校園網設計最佳實踐 189
24.4 概覽——小型和中型校園網設計 190
24.5 概覽——大型校園網設計 191
第25章 光技術 192
25.1 對速度的需求 193
25.2 同步光纖網絡(SONET)、密集波分多路復用(DWDM)和動態(tài)分組傳送(DPT) 193
25.3 概覽——城域光纖 195
25.4 概覽——粗波分多路復用、密集波分多路復用和同步光纖網絡 196
25.5 概覽——光纖、設計和多路復用 197
第26章 寬帶技術 198
26.1 始終在線訪問 199
26.2 寬帶技術的演化 199
26.3 電纜調制解調器 199
26.4 DSL 200
26.5 哪一種更好 200
26.6 概覽——寬帶技術 201
26.7 概覽——綜合業(yè)務數字網 203
第27章 廣域網技術 206
27.1 在廣闊的空間中移動信息 207
27.2 廣域網服務 207
27.3 高速串行接口 208
27.4 幀中繼 208
27.5 異步傳輸模式(ATM) 208
27.6 廣域網設備 209
27.7 概覽——幀中繼 210
27.8 概覽——ATM 212
第28章 MPLS的流量工程 214
28.1打包和標記 215
28.2 概覽——MPLS 216
28.3 MPLS的流量分離 218
第7部分 企業(yè)如何共享數據 220
第29章 數據中心 222
29.1 一次存儲,多次使用 223
29.2 多層架構(n-Tier)模型 223
29.3 功能和需求 224
29.4 概覽——數據中心 225
29.5 概覽——數據中心層次和分布 226
29.6 概覽——數據中心設施、存儲、管理和安全 227
29.7 數據中心應用——企業(yè)費用系統(tǒng) 228
第30章 存儲區(qū)域網絡 230
30.1 有效配置關鍵數據 231
30.2 光纖信道和IP 232
30.3 概覽——SAN 233
30.4 概覽——網絡接入存儲和SAN 235
30.5 以服務器為中心的存儲 236
第31章 內容網絡 238
31.1 協(xié)調對有限資源的訪問 239
31.2 概覽——內容網絡 240
31.3 概覽——內容可用性 241
第32章 緩存 242
32.1 把內容移動到用戶附近 243
32.2 緩存是如何工作的 243
32.3 不僅僅緩存Web網頁 244
32.4 影響緩存的問題 244
第33章 桌面協(xié)議 246
33.1 從瘦到胖 247
33.2 網絡操作系統(tǒng) 247
33.3 Xerox網絡系統(tǒng) 247
33.4 DECnet 248
33.5 AppleTalk 248
33.6 Banyan VINES 249
33.7 Novell NetWare 249
33.8 概覽——桌面協(xié)議 250
33.9 概覽——瘦客戶端和個人計算機 251
第34章 SNA(系統(tǒng)網絡體系結構)基礎設施 252
34.1 系統(tǒng)網絡體系結構 253
34.2 企業(yè)為什么遷移它們的SNA網絡 253
34.3 從SNA到IP的遷移路徑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