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我們主編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三版),自2003年1月出版以來,因為體系新、內容新、視角新、見解新、資料新,而廣受各用書單位和讀者的歡迎,一年之內印刷了三次。為了與這本教材相配套,我們又編寫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疑難解析》一書,以幫助這門學科的學習者開闊視野,擴充新知,加深了解,釋疑解難。本書仍由我與李景治、蒲國良三人主編。首先由蒲國良草擬出需要解析的疑難問題,再由我略加補充后敲定寫作提綱,隨后由蒲國良組織力量撰寫。參加本書寫作的,除《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三版)一書的原作者外,又根據具體情況增加了幾位新的作者。初稿寫出后,先由蒲國良作了初步編輯,并對個別條目作了增刪,然后由我細心統(tǒng)修兩遍,作了較多刪改和補充,最后由我和李景治、蒲國良審閱、定稿。本書是本著以下三個原則來撰稿和統(tǒng)修的:第一,本書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三版)的補充讀物。在正書中已經寫得較為充分的內容,本書就不再重復。本書立題與內容一定是正書欠缺或語焉不詳的,這樣才能為讀者在閱讀正書基礎上擴大視野,補充新知。為此,我在第二遍統(tǒng)修中又對照正書,忍痛割愛,刪去了內容大同小異或新意不多的20多個問題,還有幾個問題內容半同半異的,我也刪去了雷同的部分。對此,只好敬請原作者諒解??傮w看來,這本書的內容是全新的。第二,本書的立題和內容必須是屬于科學社會主義這門學科理論體系和現實實踐中要求給予明確回答的,而且在回答中不能墨守成規(guī)、囿于舊說,力求寫出自己研究的或綜合別人研究的新成果。我在統(tǒng)稿中凡是發(fā)現原稿新意不多或者寫得不夠周全的,我都盡力加以修補。例如,傳統(tǒng)觀念總是把托洛茨基派看作是極左派。本書在“如何評價托洛茨基的社會主義建設方案”這個問題中,原稿只列舉了托洛茨基的一系列過左的主張,并且從中得出結論:“托洛茨基的這一方案如果付諸實施,正像后來斯大林的準托洛茨基方案的實踐所證明的那樣,它會造成社會的畸形發(fā)展,留下很大的后遺癥?!蔽以诮y(tǒng)修中另加了一大段托洛茨基就社會主義建設提出的不少較為正確的主張,同時指明:斯大林出于權力斗爭的需要于1927年把托洛茨基開除出黨后,反而采取比托洛茨基更“左”的路線,實踐證明,這造成社會的畸形發(fā)展,并留下了很大的后遺癥。我以為這樣才是對那一段歷史的較為公正的新評價,這樣才寫出了較為全面的新見解。第三,糾“左”防右,力求對科學社會主義作出較為準確的新解析。鄧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方談話中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時曾經語重心長地指出:“現在,有右的東西影響我們,也有‘左’的東西影響我們,但根深蒂固的還是‘左’的東西。”“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薄多囆∑轿倪x》,1版,第3卷,37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事隔十多年之后,我看在科學社會主義領域,理論界的情況大體上也還是如此。因此,在對疑難問題進行解析時,我們主要也是努力糾正“左”的觀念,同時防止右的侵襲。我在統(tǒng)修中更是本著此精神對原稿進行了刪改和補充,以便突出糾“左”防右的宗旨。例如,“如何評價斯大林的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理論”這個問題,原稿對這一理論是全面肯定其內容和積極意義的。我則補充指出了其不足與局限,而且點明:1991年蘇聯的解體和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覆亡最終表明托洛茨基當年的預見是正確的。托洛茨基預見到蘇聯面臨的最巨大、最直接的威脅是更廉價的資本主義商品,而斯大林卻只看到了資本主義的軍事威脅。當然,并非托洛茨基全對、斯大林全錯,對他們的是非功過要以實踐的檢驗為依據客觀、公正地進行評價。對赫魯曉夫的改革和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我也都補充了新看法,目的也是要盡力糾“左”防右??傊?,我本著以上三個原則對本書大部分問題的初稿都作了重要刪改和補充。有的只改動幾個字或幾句話,含義就有所不同,甚至大不一樣了。例如,“如何評價列寧的建黨思想”這一問題,原稿說:“民主集中制這一概念是列寧1905年提出的”,我修改為“是列寧于1905年表示贊同的”,因為民主集中制這一概念最先是孟什維克于1905年11月提出的,列寧于12月表示贊同。再例如,對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條件加上“斯大林模式帶有斯大林個人思想作風濃重的特點。如果列寧晚死20年(列寧1924年逝世時才54歲),在同樣的國內外環(huán)境中絕不會形成斯大林這種過度集權的模式。列寧從1917至1923年頭六年領導執(zhí)政的實踐足以證明這一點”。由于本書的作者較多,每個作者所承擔的問題又比較分散,因此我們采取了在每個問題之后注明作者姓名的辦法。有些內容改動較大或增補較多的問題,則附署上我的姓名,以示文責由我來負。對全書各個問題凡是修改不當之處,概由我負全責。我的觀點可能有很多紕繆之處,恭請專家和讀者不吝賜教。恩格斯早在1874寫的《德國農民戰(zhàn)爭》再版序言中就已鮮明指出:“社會主義自從成為科學以來,就要求人們把它當做科學看待,就是說,要求人們去研究它。必須以高度的熱情把由此獲得的日益明確的意識傳布到工人群眾中去,必須日益加強團結黨組織和工會組織?!薄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2版,第2卷,63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這幾句至理名言主要是針對當時的德國工人和德國社會民主黨講的,所以特別強調要把科學社會主義傳布到群眾中去。當今我們不僅要把它傳布到工農大眾中去,而且首要之點是要傳布到大學生和研究生中去,還要傳布到廣大黨政干部中去,因為他們是目前和未來帶領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偉大事業(yè)而奮斗的骨干和中堅力量。要求人們把科學社會主義當做科學看待,要求人們研究科學社會主義,就不能僅限于要完整、準確地理解這門科學的基本原理,而且還要依據近100多年來豐富的實踐經驗向前去發(fā)展這門科學。要發(fā)展任何一門科學,尤其是社會主義學這樣的科學,首先需要科學工作者下功夫腳踏實地地加強研究,尤其是要研究新情況和新問題,不能只在舊文獻中尋章摘句;其次需要科學工作者勇于突破,善于創(chuàng)新,不能只限于為舊的經典著作和新的領導人的言論作注釋;最后還需要科學工作者善于聽取別人的見解,善于開展理論爭鳴,共同探求真理。當前我國理論界處于思想活躍、屢有創(chuàng)新的新時期、新環(huán)境。因此,我們衷心竭誠地希望:凡是不同意本書各個觀點者都能擺事實、講道理,提出另外的見解,指出我們的差誤所在。讓我們平等、友好地存同求異、存同爭異,共同推動討論的深化和學科的健康發(fā)展,共同為我國社會科學的繁榮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以耄耋之年病弱之軀,花了近兩個月時間斷續(xù)統(tǒng)修完全部書稿之后,我稍感輕松??梢载撠熑蔚馗嬖V讀者:本書絕不是充滿陳詞“左”調、粗制濫造的次品,而是新見迭出、較為精致的正品。然而,由于我們水平有限,時間短促,差錯難免,萬祈匡正。在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中,尚有不少疑難問題來不及執(zhí)筆解析,只好留待將來再版時增補了。高?放2004年3月12日于北京寓所頂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