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的起端發(fā)展在古希臘、古印度和中國的先秦時期。它們都是人類思想認識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當我們追溯到古希臘和中國先秦時期時,發(fā)現中西這兩個不同的時期卻有著一個共同的現象:諸子群起,百家爭鳴,論辯之風盛行,并出現一批以此為職業(yè)的人群。古希臘把這群人叫“智者”,中國把他們叫“訟師”、“辯者”、“察士”等。這些人或設壇講學,傳授辯論技巧;或聚眾爭訟,幫人打官司。他們“非”常人之“所是”,“是”常人之“所非”,“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辭”,提出了許多巧辯、詭辯和悖論性命題,也發(fā)展了一些論辯技巧。但在歷史上多以“詭辯”來概括他們的職業(yè)和工作,他們的形象多是負面的。如果我們正面地去理解他們工作的意義,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實際上是一些智慧之士,最先意識到在人們的日常語言或思維中存在著某些機巧、環(huán)節(jié)和過程,如果不適當地對付和處理它們,語言和思維就會陷入混亂和困境;同時,認識和思想的交流都是運用語言形式的過程,其中存在著技巧和策略性的東西及一定的啟發(fā)、誘導,是知識的“助產士”。他們所提出的那些巧辯、詭辯和悖論性命題,正是基于個人的智慧對語言和思維本身的好奇和把玩。這些機巧的論辯和悖論,實際上可以說是表現或引發(fā)了人類理智的自我反省,從而引發(fā)了人類智慧之學——邏輯學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