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小鎮(zhèn)遭受的慘無人道的轟炸,激起了畢加索的創(chuàng)作靈感,于是20世紀一幅偉大的藝術作品《格爾尼卡》誕生了,它震撼了整個世界,向世人呼吁著和平。它以無聲的憤怒、強大的震撼力顯示出藝術的力量。它的命運牽連著一個國家的命運,牽動著西班牙人民的心?!陡駹柲峥ā废褚粋€流浪者,漂流海外,四處奔波,最終得以返回故鄉(xiāng)――民主的西班牙。你們認為藝術家應該是怎樣的人?一個白癡,只要有眼睛就能當畫家……不,繪畫不是房屋的裝飾,它是抗擊敵人的武器。――畢加索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區(qū)的格爾尼卡鎮(zhèn)是一個熱鬧的集日。就在這天下午,納粹德國空軍應西班牙空軍上將佛朗哥及其叛軍要求開始對格爾尼卡的商店、民房、村莊進行野蠻轟炸。三個半小時之后:房屋、村莊變成廢墟,平民百姓死傷無數。這是現代戰(zhàn)爭首次蓄意對非軍事目標進行的大規(guī)模襲擊。這種恐怖主義暴行和難以言表的兇殘行徑激怒了世界人民,也激怒了畢加索。移居法國的西班牙人畢加索立即對家鄉(xiāng)遭受的轟炸做出反應,創(chuàng)作了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作品――油畫《格爾尼卡》。拉塞爾?馬丁從畢加索激昂的創(chuàng)作熱情入手,記錄了這一杰作的誕生及其歷經數十年,跨越美洲、歐洲,最終回到已經變成民主國家的西班牙的漂泊歷程。馬丁在書中涉及各種主題:沖突與補償、戰(zhàn)爭的恐怖以及藝術改變人間悲劇的力量。作者簡介:拉塞爾?馬丁,一直生活在美國鹽湖城和丹佛這兩座城市。他以前所著的小說、散文共七部,其中包括獲得班克羅夫特歷史獎(CarolineBancroftHIStoryPrize)的作品《堅如水坎》,獲得很高贊譽的《走出沉寂》,以及獲得《洛杉磯時報》年度最暢銷書和《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圖書獎的作品《貝多芬的頭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