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及軟件方法學嵌入式系統(tǒng)原理、設計與應用

嵌入式系統(tǒng)原理、設計與應用

嵌入式系統(tǒng)原理、設計與應用

定 價:¥46.00

作 者: 張大波主編;吳迪[等]編著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高級數(shù)控技工培訓叢書
標 簽: 嵌入式計算機

ISBN: 9787111156949 出版時間: 2005-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6cm 頁數(shù): 54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不詳細討論某一種嵌入式處理器的原理和使用,也不詳細討論某一種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的原和開發(fā)方法,而是講述嵌入式系統(tǒng)的通用技術和基本原理、嵌入式產品的開發(fā)方法等內容。本書是作者的多年教學與科研工作和總結,講解深入淺出、系統(tǒng)詳實,非常適用于嵌入式系統(tǒng)程序員、設計師和項目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校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yè)嵌入式系統(tǒng)課程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本書系統(tǒng)講述了嵌入式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開發(fā)的原理及原則、軟件和硬件結構的設計、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及網絡協(xié)議棧的總體構架,以及嵌入式系統(tǒng)近來的重要發(fā)展和應用。本書不詳細討論某一種嵌入式處理器的原理和某一種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的原理和開發(fā)方法,而是講述嵌入式系統(tǒng)的通用技術和基本原理、嵌入式產品的開發(fā)方法等內容。例如書中的給出的代碼屬于類C語言代碼,僅描述程序的框架,不針對某一種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通過本書的學習,不僅可以培養(yǎng)讀者成為嵌入式系統(tǒng)的開發(fā)者,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嵌入式系統(tǒng)產品設計和規(guī)劃等諸多方面的能力,能夠帶領一個課題小組獨立地進行嵌入式應用開發(fā)工作。本書適合于電氣信息類的專業(y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生物醫(yī)學工程)的大學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作為必修和選修教材,以及嵌入式計算主面的指導用書,也可以作為相關科技人員的指導用書。...

作者簡介

暫缺《嵌入式系統(tǒng)原理、設計與應用》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嵌和式系統(tǒng)的概述
1.1 概述
1.2 嵌入式系統(tǒng)的概念
1.3 嵌入式系統(tǒng)及處理器的發(fā)展
1.3.1 嵌入式系統(tǒng)的發(fā)展
1.3.2 嵌入式處理器的發(fā)展
1.4 嵌入式系統(tǒng)的特點
1.5 嵌入式系統(tǒng)的組成
1.5.1 嵌入式處理器
1.5.2 存儲器
1.5.3 外設
1.6 嵌入式系統(tǒng)的種類
1.7 嵌入式處理器與專用集成電路
1.8 嵌入式系統(tǒng)的調試方法
1.8.1 基于主板的調試
1.8.2 遠程調試器與調試內核
1.8.3 ROM仿真器
1.8.4 在線仿真ICE
1.8.5 BDM
1.8.6 JTAG
1.8.7 軟件仿真器
1.9 嵌入系統(tǒng)的應用
1.9.1 消費類電子產品
1.9.2 辦公自動化產品
1.9.3 控制系統(tǒng)與工業(yè)自動化
1.9.4 生物醫(yī)學系統(tǒng)
1.9.5 現(xiàn)場儀器
1.9.6 網絡通信設備
1.9.7 電信設備
1.10 嵌入式系統(tǒng)的發(fā)展趨勢
1.10.1 硬件的發(fā)展
1.10.2 軟件的發(fā)展
1.10.3 系統(tǒng)的發(fā)展
1.11 本章小結
1.12 思考題
第2章 嵌入式系統(tǒng)開發(fā)過程
2.1 概述
2.2 需求分析階段
2.2.1 分析用戶的需求
2.2.2 確定硬件和軟件
2.2.3 檢查需求分析的結果
2.2.4 確定項目的約束條件
2.2.5 概要設計
2.3 詳細設計階段
2.3.1 審查分析資料
2.3.2 體系結構設計
2.3.3 硬件與軟件的劃分
2.3.4 體系結構設計
2.3.5 硬件設計
2.3.6 軟件設計
2.3.7 檢查設計
2.3.8 嵌入式系統(tǒng)設計的自動化
2.3.9 嵌入式系統(tǒng)設計工具的評估
2.3.10 硬件平臺
2.4 實現(xiàn)階段
2.4.1 選擇開發(fā)平臺
2.4.2 軟件開發(fā)過程
2.4.3 開發(fā)階段的文檔樣例
2.5 測試階段
2.5.1 測試的原因
2.5.2 何時測試
2.5.3 測試內容
2.5.4 何時停止測試
2.5.5 選擇測試實例
2.5.6 嵌入式系統(tǒng)的實時失敗模式
2.5.7 評估測試的覆蓋率
2.5.8 性能測試
2.5.9 維護和測試
2.6 本章小結
2.7 思考題
第3章 嵌入式處理器
3.1 概述
3.2 嵌入式系統(tǒng)硬件子系統(tǒng)的組成
3.2.1 嵌入式系統(tǒng)的方式
3.2.2 硬件子系統(tǒng)總體組成
3.2.3 嵌入式處理器子系統(tǒng)
3.2.4 嵌入式存儲器子系統(tǒng)
3.2.5 附屬電路和I/O子系統(tǒng)
3.2.6 調試子系統(tǒng)
3.2.7 如何選擇處理單元
3.3 嵌入式處理器的技術指標
3.4 典型的嵌入式處理器
3.4.1 Microchip系列嵌入式控制器
3.4.2 Philips LPC嵌入式控制器系列
3.4.3 Motorola微控制器MC68HC08系列
3.4.4 MCS-51系列嵌入式控制器/處理器
3.4.5 Atmel公司的AVR系列微控制器
3.4.6 80C186系列16位嵌入式處理器
3.4.7 MC68HC12系列處理器
3.4.8 PowerPC系列31位嵌入式處理器
3.4.9 ColdFire系列32位嵌入式處理器
3.4.10 ARM系列
3.4.11 我國的嵌入式處理器
3.5 如何選擇嵌入式處理器
3.5.1 選擇處理器的總原則
3.5.2 選擇嵌式處理器的具體方法
3.6 嵌入式CPU子系統(tǒng)的設計方法
3.6.1 設計原則
3.6.2 基于微控制器的設計
3.6.3 基于微處理器的設計
3.7 本章小結
3.8 思考題
第4章 嵌入式系統(tǒng)的存儲器
4.1 概述
4.2 嵌入式系統(tǒng)存儲器的結構和組織
4.2.1 存儲器的結構
4.2.2 嵌入式系統(tǒng)存儲器子系統(tǒng)的結構
4.3 存儲器的性能指標
4.4 存儲器的工作時序
4.5 存儲器的分類
4.6 隨機存儲器RAM
4.6.1 靜態(tài)RAM
4.6.2 動態(tài)RAM
4.6.3 雙端口RAM
4.6.4 如何選擇RAM
4.7 只讀存儲器ROM
4.7.1 掩膜ROM
4.7.2 PROM
4.7.3 EPROM
4.7.4 EEPROM
4.7.5 Flash
4.7.6 只讀存儲器的編程
4.8 混合類型存儲器
4.9 存儲器的測試
4.9.1 普通存儲器的問題
4.9.2 電子線路的問題
4.9.3 無存儲器的芯片
4.9.4 芯片的不正確插入
4.9.5 制定測試策略
4.10 驗證只讀存儲器的內容
4.10.1 校驗和
4.10.2 循環(huán)冗余碼
4.11 系統(tǒng)配置數(shù)據(jù)存儲器
4.12 本章小結
4.13 思考題
第5章 嵌入式系統(tǒng)的I/O模塊
5.1 概述
5.2 復位電路
5.2.1 阻容復位電路
5.2.2 手動復位電路
5.2.3 看門狗復位
5.2.4 專用復位電路
5.2.5 內部復位電路
5.2.6 軟件復位
5.3 系統(tǒng)時鐘
5.3.1 RC時釧
5.3.2 石英晶體
5.3.3 石英振蕩器
5.3.4 鎖相倍頻時鐘
5.3.5 多時鐘源處理器的優(yōu)點
5.4 I/O模塊
5.4.1 I/O接口的基本結構
5.4.2 I/O接口的信號及其作用
5.4.3 寄存器的映射方式
5.4.4 舉例:80186EB的I/O電路映射方式
5.5 嵌入式系統(tǒng)的譯碼器
5.5.1 譯碼器的作用和種類
5.5.2 普通的譯碼器
5.5.3 可編程器件譯碼器
5.5.4 嵌入式處理器上的集成譯碼模塊
5.5.5 舉例:80186EB的通用譯碼器
5.6 定時器/計數(shù)器
5.6.1 定時器/計數(shù)器的功能
5.6.2 定時器/計數(shù)器的基本結構
5.6.3 定時器/計數(shù)器的工作模式
5.6.4 舉例:80186EB定時器/計數(shù)器
5.7 SPI
5.7.1SPI的原理
5.7.2 SPI的數(shù)據(jù)流動
5.7.3 SPI的功能
5.7.4 SPI的引腳
5.7.5 SPI寄存器
5.8 UART
5.8.1 串行接收機RxMachine
5.8.2 串行發(fā)送機 TxMachine
5.8.3 RART基本特征
5.8.4 通信模式
5.8.5 UART的編程和使用
5.9 通用并行接口
5.9.1 通用并口的基本特點
5.9.2 I/O端口的編程結構
5.9.3 通用并口的操作
5.10 其他I/O
5.11 本章小結
5.12 思考題
第6章 嵌入式軟件系統(tǒng)
6.1 概述
6.2 嵌入式軟件結構和組成
6.2.1 嵌入式系統(tǒng)軟件的組成
6.2.2 初始化引導代碼
6.2.3 板級支持包
6.2.4 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
6.2.5 網絡協(xié)議棧
6.2.6 應用軟件
6.2.7 圖形用戶接口UGI
6.3 監(jiān)控程序
6.4 BSP概念介紹
6.4.1 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動行的必要條件
6.4.2 BSP的運行流程
6.4.3 Nucleus Plus的BSP和初始化
6.4.4 VRTX的板級支持包和實始化
6.5 嵌入式軟件系統(tǒng)的設計方法
6.5.1 無操作系統(tǒng)的嵌入式系統(tǒng)設計
6.5.2 有操作系統(tǒng)的嵌入式系統(tǒng)設計
6.6 軟件移植
6.6.1 移植的必要性
6.6.2 裸機系統(tǒng)的軟件移植
6.6.3 有操作系統(tǒng)的軟件移值
6.6.4 應用軟件的移植
6.6.5 可移植應用軟件的設計原則
6.7 本章小結
6.8 思考題
第7章 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
7.1 概述
7.2 操作系統(tǒng)介紹
7.2.1 什么是操作系統(tǒng)
7.2.2 操作系統(tǒng)分類
7.2.3 操作系統(tǒng)結構
7.2.4 操作系統(tǒng)的功能組成
7.3 嵌入式RTOS的基本概念
7.4 RTOS的關鍵技術指標
7.5 RTOS的基本術語
7.6 RTOS的要求
7.7 常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
7.7.1 Nucleus Plus
7.7.2 VxWorks
7.7.3 C/CO II
7.7.4 嵌入式Linux
7.7.5 QNX
7.7.6 U.S.Software
7.7.7 ThreadX
7.7.8 Windows CE
7.7.9 Hopen
7.8 利用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開發(fā)應用
7.8.1 初始化
7.8.2 任務控制
7.8.3 任務之間的通信
7.8.4 任務之間的同步
7.8.5 定時器
7.8.6 動態(tài)存儲器
7.8.7 分區(qū)存儲器
7.9 如何選擇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
7.9.1 概述
7.9.2 選擇實時操作系統(tǒng)的依據(jù)
7.10 本章小結
7.11 思考題
第8章 嵌入式網絡與協(xié)議棧
8.1 概述
8.2 嵌入式網絡
8.2.1 分布式嵌入式系統(tǒng)
8.2.2 基于網絡的設計過程
8.2.3 幾種常用的網絡技術簡介
8.3 最后100m-家庭網絡技術
8.3.1 HomePNA
8.3.2 HomePNA的簡介
8.3.3 HomePNA的特點
8.3.4 HomePNA的原理
8.3.5 HomePNA的應用范圍
8.4 工業(yè)網絡與現(xiàn)場總線
8.4.1 FF總線協(xié)議
8.4.2 HART協(xié)議
8.4.3 ProFibus協(xié)議
8.4.4 CAN協(xié)議
8.4.5 P-NET
8.4.6 Control Net
8.4.7 WORLDFIP
8.4.8 Device Net
8.5 嵌入式系統(tǒng)的聯(lián)網
8.5.1 選擇協(xié)議棧
8.5.2 選擇網絡技術
8.5.3 選擇現(xiàn)成的實現(xiàn)方案
8.5.4 使用標準的應用協(xié)議
8.5.5 流行的網絡體系結構
8.6 嵌入式Intenet
8.6.1 嵌入式Intenet概述
8.6.2 嵌入式Intenet的應用
8.6.3 嵌入式Intenet的原理
8.6.4 嵌入式Intenet的接入方案舉例
8.6.5 嵌入式Intenet接入的趨勢
8.6.6 嵌入式Intenet開發(fā)的工具舉例——EMIT開發(fā)方法
8.6.7 嵌入式ICP/IP
8.7 藍牙技術
8.7.1 藍牙技術及特點
8.7.2 藍牙協(xié)議棧
8.7.3 藍牙應用產品
8.8 I2C總線
8.8.1 物理層
8.8.2 電路接口
8.8.3 數(shù)據(jù)鏈路層
8.8.4 字節(jié)格式
8.8.5 總線屬性
8.8.6 應用接口
8.9 本章小結
8.10 思考題
第9章 嵌入式軟件組件
9.1 概述
9.2 嵌入式系統(tǒng)模型
9.3 鍵盤
9.4 LED顯示器
9.4.1 模型
9.4.2 接口函數(shù)定義與使用
9.4.3 內部結構實現(xiàn)
9.5 LCD顯示器
9.5.1 模型
9.5.2 接口函數(shù)
9.5.3 模塊實現(xiàn)
9.6 日歷時鐘
9.6.1 概述
9.6.2 接口函數(shù)
9.6.3 模塊實現(xiàn)
9.7 模擬量輸入
9.7.1 模型
9.7.2 接口函數(shù)
9.7.3 讀取模數(shù)轉換的方法
9.7.4 模塊組件的可移植性考慮
9.8 模擬量輸出
9.8.1 模型
9.8.2 接口函數(shù)
9.8.3 模塊實現(xiàn)
9.9 數(shù)字量/開關量輸入
9.9.1 模型
9.9.2 接口函數(shù)
9.10 異步串行通信UART
9.10.1 模型
9.10.2 模塊實現(xiàn)
9.10.3 接口函數(shù)
9.11 其他組件模塊
9.12 本章小結
9.13 思考題
第10章 案例分析
10.1 概述
10.2 PDA
10.2.1 PDA概述
10.2.2 PDA的硬件設計
10.2.3 BDA的軟件設計
10.3 GPS接收機
10.3.1 GPS概述
10.3.2 基于ARM7的GPS接收機的設計
10.3.3 接收機性能分析
10.4 水表智能抄表系統(tǒng)
10.4.1 水表智能抄表系統(tǒng)簡介
10.4.2 基于32位機S3C44BOX的抄表手機的設計
10.5 防火墻
10.5.1 防火墻技術現(xiàn)狀
10.5.2 當前國內外硬件防火墻產品技術現(xiàn)狀
10.5.3 嵌入式防火墻的組成
10.6 信息家電
10.6.1 信息家電概述
10.6.2 信息家電的主要功能和特點
10.6.3 信息家電的分類
10.6.4 信息家電的硬件平臺
10.6.5 信息家電的結構
10.6.6 嵌入式Linux在信息家電上的優(yōu)勢
10.7 本章小結
10.8 思考題
第11章 嵌入式計算機的功耗問題
11.1 概述
11.2 低功耗的優(yōu)點
11.2.1 電池驅動的需要
11.2.2 安全的需要
11.2.3 解決電磁干擾
11.2.4 節(jié)能的需要
11.3 降低功耗的措施綜述
11.3.1 功耗產生的原因
11.3.2 與系統(tǒng)功耗有關的因素
11.3.3 降低功能耗的措施
11.4 元件工藝的低功耗
11.5 硬件系統(tǒng)的低功耗設計
11.5.1 選擇低功耗的器件
11.5.2 選用低功耗電路
11.5.3 單源、低電壓供電
11.5.4 分區(qū)供電降低功耗
11.5.5 利用I/O引腳為外圍器件供電
11.5.6 電源管理單元的設計
11.5.7 采用智能電源
11.5.8 片選信號的處理
11.5.9 有效利用I/O器件的待機方式
11.5.10 降低處理器的時種頻率
11.5.11 動態(tài)改變CPU的時鐘
11.5.12 降低持續(xù)工作電流
11.5.13 低功耗系統(tǒng)設計舉例
11.6 軟件系統(tǒng)的低功耗設計
11.7 關于電池供電系統(tǒng)
11.8 本章小結
11.9 思考題
第12章 電磁兼容性問題
12.1 概述
12.2 電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12.3 電磁兼容的基本術語
12.4 電磁兼容的基本原理
12.4.1 常見的電磁兼容性問題
12.4.2 電磁環(huán)境特性
12.4.3 噪聲耦合路徑
12.4.4 PCB走線的天線效應
12.4.5 系統(tǒng)電磁干擾產生的原因
12.5 考慮電磁兼容時元件的模型和特性
12.6 提高電磁兼容性的措施
12.6.1 消除地電位不均勻
12.6.2 接地散熱器的處理
12.6.3 時鐘源的電源濾波方法
12.6.4 集成電路的輻射考慮
12.6.5 電路和布局與布線
12.7 旁路和去耦
12.7.1 旁路和去耦概述
12.7.2 電源層和接地層的分布電容考慮
12.7.3 并聯(lián)電容器
12.7.4 去耦電容參數(shù)的計算
12.7.5 安裝
12.7.6 大電容的使用和選擇
12.7.7 組件內電容概述
12.8 信號完整性與串擾
12.8.1 信號完整性要求
12.8.2 反射和衰減振蕩
12.8.3 計算電長走線
12.8.4 串擾
12.9 PCB走線終端
12.9.1 傳輸線效果
12.9.2 終端匹配方法
12.10 接地
12.10.1 概述
12.10.2 接地模型
12.10.3 接地方法
12.10.4 消除接地環(huán)路
12.10.5 消除多點接地系統(tǒng)中的諧振現(xiàn)象
12.10.6 電路子卡與卡架之間的場耦合
12.10.7 I/O連接器的設計考慮
12.11 考慮電磁兼容性的其他措施
12.11.1 屏蔽
12.11.2 磁珠的使用
12.11.3 電源低通濾波器
12.11.4 其他EMC器件
12.12 控制噪聲的經驗小結
12.12.1 控制噪聲源
12.12.2 從傳輸路徑減小噪聲的耦合
12.12.3 在信號接收端減小噪聲的接收
12.13 本章小結
12.14 思考題
附錄 國外高校嵌入式系統(tǒng)課程的體系結構舉例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