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的編撰中,我看了大量的韓國電影,希望為自己的“好看”或“經典”的選片標準找到有力的支持。應該說,前幾年的韓國電影藝術性更強一些,現在的商業(yè)味道更濃重一些。不管是獲獎的還是無名的,藝術的還是商業(yè)的,我的衡量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能否吸引我看下去,能否感動我。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影標準,但“感動”兩個字,卻是評價一部電影好壞的最根本的標準。將韓國電影分成九大類型,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劃分,只是根本題材進行了大致的區(qū)分。由于情感片所占的比重稍顯龐大,于是根據風格和內容的不同又細分為“濃情片”和“仿情片”兩種類型,相信讀者能夠體會到其中的不同。對于韓國電影,我想說經過這么長時間的了解,它是我喜歡的一個類型。記得影評人顧小白曾說過:“看電影就跟談戀愛似的,最早是相識,然后是熱戀,然后是在一起,然后是不離不棄?!睂τ陧n國電影,我的感覺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