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又稱大研古城,位于麗江壩中部,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城鎮(zhèn)之一。1986年12月,麗江古城被國務院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麗江古城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麗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zhèn)。麗江古城水源利用頗具匠心。發(fā)源于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河水流到玉龍橋下,分為西河,中河,東河進入城中,再分成無數(shù)股支流,穿街繞巷,流布全需,形成主街傍河,小巷臨水,跨河筑樓,依山而居的高原水城景象。水網之上,造型各異的石橋,木橋多達五百多座,每平方公里占有數(shù)比橋城紹興還多。城內利用潭泉修建的多處三眼井——地上池飲用,中塘洗菜,下池漂衣,更是納西族人民合理利用資源的典范杰作。麗江古城文化內涵豐厚,納西風情濃郁。古城中現(xiàn)仍然有一些明清民居建筑。這些民居,多為土木結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式的瓦屋樓房,既講究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并采用穿斗式木結構,使房屋具有墻倒不塌的特點,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城內納西族居民喜愛在院落內種植花木,擺設盆景,這一特點又使住在古城里民居客棧內的游客賞心悅目。麗江古城平民化的納西民居建筑群,以及至今仍生活在其中的納西族居民,他們在日常起居中表現(xiàn)出的納西文化的特征,令很多旅行者癡迷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