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第一章 基督宗教傳入的回顧與省察 一、景教在中國:未生根的草 二、也里可溫:劃過歷史夜空的流星 三、天主教傳教士:悲喜交集,錯失良機 四、基督新教入華:較量的開始 五、并行不悖與太和之理境第二章 新教在近代中國之初傳 ——民族主義的危機:靈與肉的撕裂 一、新教在近代中國之初傳與魏源之反應 二、洪秀全與拜上帝教:種族的民族主義挑釁精神的民族主義 三、以文化的民族主義反抗種族的民族主義:湘軍的文化底蘊和曾國藩的精神歸宿第三章 從“文化義和團”到“行為義和團” 一、大炮為傳教開道:基督教強制性輸入 二、儒生情緒化反抗:信仰的獨斷主義對抗信仰的獨斷主義 三、目的與手段的互用:傳教士與洋務派 四、傳教士與維新派的良性互動:儒學宗教化的初步探索 五、義和團運動的反?。何幕钦斴斎氲谋厝唤Y果第四章 死后復生 ——當代新儒家的興起與基督教的本色化運動 一、孔教運動的重生與基督教的反應 二、孔教·五四·新儒家:民國初期傳統(tǒng)學術轉換的邏輯進程 三、“非基督教運動”與本色教會的全面推行第五章 保守主義與激進主義 ——儒家與基督教在近代中國的兩種態(tài)度 一、程度擬或方式:保守主義與激進主義之判準 二、基督教與近代中國的激進主義 三、儒家與近代中國的文化保守主義第六章 傳教與弘法 ——基督教與佛教兩種不同的輸入方式 一、兩種動機:弘法與傳教 二、兩種方式:強行輸入與平等交流 三、兩種目的:替代主義與有益補充第七章 儒家與基督教在近代中國 ——沖突之緣由與化解之道術 一、儒家與基督教沖突之緣由 二、沖突之化解與會通之實現(xiàn)第八章 儒學與人類文明相處之道 一、學會相處比練習對話更重要 二、儒家的“忠恕之道”與文明相處之道 三、儒家的“和而不同”與人類文明相處之法 四、儒家的共育并行與人類文明相處之理境主要參考書目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