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編系歷年讀書所積,聊仿《池北偶談》之體。論文論詩論史,說古今,道問學,為書十三卷。可觀可玩可嘆,有性情,有筆墨,自成一家言。當代人寫文言文的本已少見,寫一本有幾十萬字規(guī)模的書而悉用文言,就更少見了。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蔣寅先生,治古典文學有年,他寫的這部文言筆記《金陵生小言》可謂當代出版業(yè)的一個異數(shù)。此書大體可以分成談名人掌故、談典籍目錄、談詩學史學、談其他瑣事等四類。有關學術的部分,時有灼見,特別值得重視的是作者對清人集部的提要鉤玄,例如對錢謙益編《吾炙集》版本流傳所做的考察。對一般讀者而言,最容易讀的應該是第一卷“儒林外傳”,當中都是學術八卦。比如講有一漂亮的女編輯向汪暉約稿,汪暉當時的導師讓他在參加電影招待會之前好好把胡子刮刮。結果,電影散場也不見那女子的影子。晚上臨睡前,那導師突然對汪暉說:“吾空使汝修飾矣。”集中所講八卦大率類此。本書前言邵瑞彭序常茂徐《石田野語》云:“儒生載筆,既革其全力于條貫之學,而周覽之余,思辨所得,或為難得之資糧,或為獨到之懸解,猶之銅山見榮,足供提拾,珠王盈醫(yī),弗忍棄捐。興之所至,信筆直書,印積順累,動成巨快”此言學術筆記之作,乃學者論學之結余,最為有見。仰觀古賢之學,即如亭林《日知錄》、竹汀《十駕齋養(yǎng)新錄》之蟬精竭慮。開辟發(fā)凡之作,無非其論學之結余也。無此二書,亭林遺書、潛研堂集不因而失色;有此二書,兩公四部之學益添錦花。唯吾國先賢,治學途隘,兀兀窮年,爬梳于經史之間,至有終其生而不能樹一義。立一說者。求其學力識見果能度越前人,于古賢未發(fā)之覆。未明之理,揭示一二,蓋舉世難其人焉。然則革畢生所得為一編,若沈存中《夢溪筆談》、俞理初《癸巳存稿》者,其可短訂而小視之乎。予之不辭谫陋之譏。不賢之曬,而編《小言》者,此物此志也。然予抑有說焉。自清末西學東漸,國人競講新學,流風所被,百年于此。其說日新月異,其理愈講愈明,中外融合,群科速密。至言今日之學風者,必以追求科學之趨向概之??茖W云者,凡樹一義、立一說,非唯創(chuàng)論之務,尤重論理、驗證之確鑿翔實也。層層繹說,重重論證,必至確不可疑而后止。則言科學精神于今日,其推理論證之過程,尤為重要也,是亦當代學術范式之不可避焉者。職是之故,凡傳統(tǒng)學術之述而不作、引而不釋、論而不證,及夫一時所思,瞬息靈感,不求征實,漫然述之,于學者固屬偷工取巧,于學術亦殊有悖于當今學范也。故予昔曾妄言錢理書之學,于今日有取巧之嫌。蓋以撰《舊文四篇》之氣力作《管錐編》、《談藝錄》則誠恐難成什一也!是豈先生故弄狡獪哉,亦不得已耳。時至今日,知識積累已呈指數(shù)增長,而吾人壽無金石之固,百年之期如白駒過隙,欲以有涯之生而追無窮之學,誠亦殆矣。無已,唯邑勉不息,盡其在我,雖蟻聚獺祭之不足觀,茍有補于學,亦效前賢葺而存之。日月出矣,而爝火不熄,其愚自不待辯,竊唯百慮一得,論者或有以取之?!按笾e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焙韧夥郊?,幸勿“以閑閑陵小知而譏其隘”,復勿“以炎炎奪小言之未逮”(王夫之《莊子解》),是所愿也。甲申八月金陵蔣寅文虎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