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韜光養(yǎng)晦、履險如夷的自保法則一套左右逢緣、進退自如的處世哲學一套出相入將、建功立業(yè)的成功方略一套以弱勝強、步步為營的競爭策略一套修身養(yǎng)性、健康長壽的養(yǎng)生秘訣拋開荒謬的成見,《龜道》闡述了自然界最高的生存哲學。經過兩億千萬年,鞏龍早已成為化石,而烏龜安如泰山,遍布世界。烏龜沒有獅子的雄體利爪,沒有獵豹的靈敏迅猛,看似傻笨的烏龜卻是生命力最強的生錄,有“千年靈龜”之譽。自保、務實、低調、少言、寡欲、安詳、奉獻、敬業(yè)、知恩、忠誠、剛強……龜性就是成功者的品性;龜道就是“達濟天下,窮保自身”人生大智慧。龜道是自保之道,更是發(fā)達之路,是真正的人生大智慧,進則出相入將,善始善終,退則韜光養(yǎng)晦、明哲保身,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我們頭腦的記憶中,烏龜沒有獅子的雄體利爪,沒有獵豹的靈敏迅猛,沒有野狼的桀驁不馴。烏龜不會龍吟四海、虎嘯山林,也不會鷹擊長空,駝走大漠,甚至不會犬吠深巷、蟹橫水府。也許惟一的優(yōu)點就是“龜活萬年”。“龜活萬年”其實不簡單,這可是自然界真正的壽星呀。由此可知,龜無強者之形卻得強者之實,實際上代表了自然界最高的生存智慧。實話實說,筆者之前對烏龜的了解不比平常人更多。所以在編寫本書過程中,一次次像發(fā)現新大陸般的發(fā)現烏龜身上諸多優(yōu)點,與我們傳統(tǒng)觀念中的烏龜有著絕對的天壤之別。論門第:烏龜是龍的長子;論地位:烏龜是四大靈物中的惟一現實動物;論功勞:烏龜犧牲自己的巨足支撐起這片天;論才干:烏龜是丞相的“代言人”;論奉獻:烏龜甘愿為一個普通人當床腳的“墊腳石”;論欲望:烏龜淡泊名利,一無所求;論敬業(yè):烏龜能夠幾百年如一日地背負石碑;論貢獻:烏龜全身是寶,人們喜歡得不得了;論智商:烏龜能從千里之外返回主人家;論長壽:烏龜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動物;論能力:烏龜水陸兩棲,且特別能適應環(huán)境;論處世:烏龜在動物界中還沒有天敵;論血性:烏龜在關鍵時刻,寧肯被砍頭也絕不縮頭;論氣質:烏龜更是有著氣定神閑的王者風范;如此流水賬似地羅列下去,烏龜還有很多很多優(yōu)點。即使古人對于“圣人”的要求,也不過如此吧?在對烏龜的解讀中,烏龜的特點逐漸展現出來了,它們自保、務實、低調、少言、寡欲、安詳、奉獻、敬業(yè)、知恩、忠誠、剛強……假如一個人能擁有烏龜這些品性,那他肯定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難怪司馬遷在《史記》中贊美烏龜是“天下之寶也”!可惜的是,人們在喜歡吃烏龜肉、喝王八湯的同時,卻并沒有認識到烏龜身上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筆者多事,拿龜說人事。古今中外有關烏龜的寓言、神話、傳說中所引申出來的意義及烏龜的身體特征來看,烏龜的·人生態(tài)度、處世哲學及生存智慧,更值得我們學習、效仿。烏龜最能適應環(huán)境,能生活在平原、沙漠、江河、高原、丘陵等各種自然環(huán)境之中。烏龜履險如夷,它一縮頭,即使是最兇惡的老虎、獅子,也無可奈何;烏龜鍥而不舍,所以在龜兔賽跑的超世紀大戰(zhàn)中,一戰(zhàn)而成就千古美名;烏龜忠于職守,馱石碑是烏龜的工作,它能幾百年如一日地兢兢業(yè)業(yè)地堅守崗位;烏龜進退自如,它沒有天敵,也不是任何動物的天敵,進可攻,退可守;烏龜耐得寂寞,它能在床腳下、夾壁中、石碑下、墻角邊、冰層下堅持生存幾十年到幾百年;烏龜一無所求,吃得少甚至幾年不吃不喝,隨便什么地方就可以居住;烏龜知恩圖報,能夠不遠千里返回恩人家中;烏龜也有血性的尊嚴,能在關鍵時刻寧死不屈。兩億五千萬年之前,烏龜就與恐龍同時生活在地球上,如今,恐龍已經成為化石,而烏龜安如泰山。幾億年的漫漫長路,盡管步履姍姍,烏龜還是一路走到了今天,并將繼續(xù)不緊不慢地走下去……烏龜的秘訣就是走自己的道——龜道!最后,希望讀者朋友托龜之佑,效龜之行,修龜之德,成龜之業(yè),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同龜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