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學》內容包括青光眼學基礎、臨床檢查方法、青光眼各論及青光眼的治療四篇,系統全面地介紹青光眼有的關知識。由于近年來分子遺傳學及分子生和的學的進展,青光眼的研究已受體水平進入基因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隨著對青光眼視神經損害機制的認識不斷加深,青光眼神經保護的概念已被許多學者所接受,并開展了許多有關研究,為保護青光眼患者的視功能,對挽救和修復受損的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并使尚未受損的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受細胞毒的損害已成為當前青光眼研究的熱點。原發(fā)性開角性青光眼的早期診斷一直是青光眼研究的重點,從影像學和視功能特殊檢查技術方面已設計出許多新的檢查儀器,可客觀地評價視乳頭和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的改變,并可提供定量的數據,如共焦激光掃描眼底鏡、視網膜厚度分析儀、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激光掃描偏振儀、共焦圖像血管造影等在《青光眼學》內均有闡述說明。眼前段超聲生物顯微鏡對了解前房深度、房角定量測定及探討角型青光眼發(fā)病機制等均有重要價值;視覺電生理檢查、心理物理學檢查及計算機視野檢查如視誘發(fā)電位、視網膜電圖、多導視誘發(fā)電位、對多敏感度視野、黃綠視野、高通分辨視野等,為青光眼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敏感的參考指標,《青光眼學》對此均有論述涉及。許多抗青光眼新藥的問世,為青光眼的治療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如前列腺類藥物,降眼壓作用強,持續(xù)時間長,而地心肺副作用,其他如a2腎上腺素能激動劑、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劑等各種類型藥物的作用機制、應用方法、降壓效果、其特點及副作有等在《青光眼學》均有詳細的論述。《青光眼學》對手術治療方面也作了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