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雖然在文學的各個方面詩歌。小說、戲劇都有許多作品,但他還是以詩人著稱,被世界上不少國家稱為“詩圣”。在印度,他的詩家傳戶確,傳唱不衰。正如他自己所說:當我的聲音困死亡而沉寂時,我的歌仍將在你活潑潑的心中唱著。泰戈爾很早就表現(xiàn)出詩歌創(chuàng)作的天賦,少年時代就喜歡寫詩,表達了詩人自由的不受拘束的思想,抒發(fā)了青春的歡樂,描繪了大自然的風光。這些詩打破了孟加拉傳統(tǒng)詩歌的格律,創(chuàng)造了新的韻律,引起了讀者注意。詩人早期的創(chuàng)作最有價值的是《故事詩》。故事詩大多取材于民間故事和宗教、歷史傳說,篇幅短小。作者把它們加工后,借古諷今,反映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與殖民統(tǒng)治者斗爭到底的決心,表達了印度人民要求改變不合理的種姓制度和反對封建壓迫的強烈愿望。最重要的故事詩是揭露和控訴封建地主強取豪奪的《兩畝地》。泰戈爾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多方面的,各個時期的特點也是不同的。但還是有個總的思想傾向,始終貫穿全部的詩歌,那就是反帝反封建。他的詩繼承了他的民族傳統(tǒng)又有新的發(fā)展。他繼承了印度古代梵文和孟加拉民族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采用了生動流利的音樂性較強的孟加拉人民的口語,想象力豐富,抒情味強,韻律優(yōu)美,節(jié)奏新奇,形成了自己清新健康的獨特風格,深受人民歡迎。泰戈爾的愛國詩充滿了對英國殖民者的憤怒和對愛國者的熱切鼓勵;反映了印度人民對民族解放的渴望,反映了斗爭道路的曲折和艱巨,同時也充滿了必勝的信念。泰戈爾的愛國詩藝術性很高,不是標語口號式的呼喊,表達出了印度人民內心深處的聲音,語言樸素、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深得群眾喜愛。后來泰戈爾的詩境界越來越高,不僅關心自己祖國的命運,而且把世界人民反帝斗爭與自己祖國人民的反抗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如表達過對非洲人民的同情,諷刺過日軍在華的罪行,鼓舞過加拿大人民反對法西斯的斗爭。我們從泰戈爾的詩歌道路中可見其人民性越來越強,這為許多詩人樹立廣光輝的榜樣。20世紀第二個十年,泰戈爾發(fā)表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等詩集。差不多這些詩集中的每一首詩都含有濃厚的哲理性。這幾部詩集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人生的熱愛,對祖國命運的關切,這些詩集與反帝愛國、反封建的時代潮流是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都村壤肥翘└隊柕拇碓娮鳌?911年,50歲的泰戈爾從自己已發(fā)表的詩中選出103首,親自譯成英文,取名《吉檀迦利》,1913年出版并獲諾貝爾文學獎。“吉檀迦利”的意思是“獻歌”,即“歌的奉獻”。103首詩取自不同的詩集,但排列上仍然有一個大體的順序。整個《吉擅跡利》表達了作者對“神”與人的關系的理解,表現(xiàn)了一種泛神論的思想,充滿了對神的歌頌。什么是泛神論思想呢?主張神無處不在,萬物都是神的表象。這些作品往往因此而具有濃厚的宗教神秘色彩。